介休市人大监督,催生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的“介休实践”

作者:时间:2018-01-08点击:200

  为重塑城市美好形象的“面子”,山西省介休市人大常委会将监督的重心放在推动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的“里子”上,让人大监督从“内因”发力。自20175月以来,针对城市管理,介休市人大常委会唱响了一出明察暗访的“好戏”,催生出——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的“介休实践”。

  “以前送孩子来这里,找个停车位很难,路边的路沿石太高,一般小轿车根本上不去,现在路沿高度降低了,停车方便多了。”最近,在介休市第三幼儿园附近,曾经每天为送孩子上幼儿园饱受停车困扰的张先生感慨地说。

  “以前我们这里小商小贩到处乱摆乱放,甚至侵占到了机动车道上,一到放学原本不宽的马路拥堵不堪。现在执法人员巡逻值勤,违章占道现象基本没了,道路也顺畅多了。”这两天,家住介休市一学校附近的刘先生提起城市面貌的变化啧啧称赞。

  张先生和刘先生口中的“以前”和“现在”的反差,皆缘于介休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催生的城市管理执法体制之变。

暗访揭开的城市管理之痛

  在介休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为了维护好介休城市的“面子”,代表们提出了《关于介休市南河沿街停车问题的现状和建议》《关于全时段取缔光明西路跳蚤市场的建议》《关于解决城区停车难问题建设立体停车场的建议》《关于加强电动和农用三轮车管理的建议》等,这些都归类为城市建设和管理。代表们就城市管理工作提出如此多、如此具体的意见在介休尚属首次,这自然引起介休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关注。为落实好代表建议,促进城市“面子”的修复,该市人大常委会的一场明察暗访于 2017 5月开始悄然进行。

  “中心城区有些地段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比较严重,特别是露天烧烤、夜市摊点管理混乱,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暗访中,一位家住南文明街的居民这样诉苦。

  参加暗访的代表们表示,占道经营、马路菜场、招牌乱挂、乱搭乱建等,严重影响了道路畅通;经营户经常因管理问题发生“冲突”,损害了城市形象。“尽早解决影响城市形象的突出问题”。这成为代表们的共同心声。

  痛定思痛。经过暗访,介休市人大常委会认为,由于城市规划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硬件设施欠缺等原因,给后续的违法违章处理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此外,参与城市管理的部门较多,各部门也都有自己相应的执法队伍,单独执法没有成效,联合执法过程复杂,不能及时面对新问题、新形势、新要求。

  痛点成执法体制变革的“拐点”

  2015 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后,介休市成为山西省、晋中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的试点。面对城市管理中的诸多痛点,作为试点的介休市,在该市人大常委会的持续监督下,介休市政府积极为自己“动手术”,让城市管理中的痛点成执法体制变革的“拐点”。

  2017 9月,介休市政府整合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城市规划、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交通治安、环境保护、工商管理等城市管理相关职能,组建了介休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职责相应划转,基本实现了由“事权分散”到“相对集中”,进一步明确城市管理范围、权力清单和责任主体,避免工作中相互推诿扯皮以及重复交叉管理现象的发生。通过上下联动,有效实现执法既“通上气”,又“接地气”,快速有效地将违法事件扼制在萌芽状态,解决了基层“看得见、管不着”的问题,使城市管理逐步走向综合管理、综合执法轨道上来。

  执法体制变革后的“城市颜值”

  在 10月底召开的一次介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上,主任会议成员热烈地讨论着十九大报告。大家都清晰地认识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数量不足、分布不均、管理不善的短板,与介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不相适应,与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存在差距,这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带着这样的“主要矛盾”,12 5日,介休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城市管理工作进行了再调研。

  12 5日,介休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来到市光明东路、新建东路、顺城关农贸市场等地,对市容、停车秩序管理样板街、门头牌匾、临时摊点、露天烧烤、破墙开店、店外经营、个人违建、外墙立面等市容问题进行详细了解。

  调研中,调研组成员看到这样的“城市颜值”:人行道上车辆摆放整齐划一,户外广告牌提档升级美观大方,停车场的布局施划合理规范,违章摊贩销声匿迹……而这一切,得益于城市管理执法体制的“变革之功”。

  “在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中,介休市政府及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突出抓好梳理划转职权、建立工作机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三个关键’,确保了各项工作平稳过渡、步入正轨,用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在立足精细化管理、狠抓市容市貌整治、提升城乡环卫水平、加强规划执法监管、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为其他县市提供了样本。”在介休市人大常委会的调研报告中如此写道。

  据了解,介休市综合执法局在今年的“拆违治乱提质”城乡环境大整治攻坚行动中,共取缔店外经营 3000余起,取缔汽修汽配、门窗加工等占道经营 900余起,撤除违规挂设牌匾灯箱 1819个,施划停车位 6000余个,劝阻违规停放行为 2万余起,摆放非机动车 7140辆,查处违规举办庆典活动 24起,倾倒建筑垃圾 186处、1700余方,基本实现了城市管理工作不断向“标准化建设、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的目标迈进。

  带着“新困惑”再出发

  成立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介休市这一“动作”的背后,是工作思路的创新,是执法改革的深化,更是人大深度监督“看得见”的体现。然而,随着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的运转,随之也涌现出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方面法律规范存在不足、综合执法效能发挥、城市管理理念有待进一步转变等问题,给城市管理者造成了新的困惑,面临着‘对与错’的碰撞和‘满意与不满意’的评价。”对于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中存在的新问题,介休市人大常委会一位负责人不无感叹。

  带着“新困惑”再出发。介休市正力求让执法体制改革的“介休实践”更深一步。对于进一步深化执法体制改革,介休市人大常委会指出了一条“引领性路子”:“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法治的框架下推进改革,运用法治方式保障改革,逐步实现‘大综合、大治理’的综合行政执法全覆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