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区国有企业及平台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

作者:时间:2019-09-25点击:1920

关于全区国有企业及平台国有资产

管理情况的报告


区财政局局长 贾乐实

2019924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报告全区国有企业及平台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请予审议。

近年来,在区委的领导和区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我区国有企业及平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在平台整合、创新融资机制、深入落实国企改革、解决民生问题,推进国有资产有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监管情况报告如下:

一、 企业国有资产基本情况

截止20181231日,纳入全区国有资产统计范围的国

有企业共28家,其中:国有独资公司23家,其他有限责任公司5家,无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见附件1

(一)资产及负债指标方面

2018年,全区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为658.37亿元,较上年增加133.76亿元,增长25.5%。资产总额增加较多的企业为南京国开雨花城市更新发展有限公司,企业资产总额增加37.22亿元,增长33.04%,原因是该公司2018年收到土地出让金返还款使得货币资金增加较多,同时2018年大量投入带来存货较大变化。全区国有企业负债总额491.49亿元,较上年增加107.86亿元,增长28.12%。其中,负债总额增加较多的企业也是南京国开雨花城市更新发展有限公司,负债总额增加30.26亿元,增长32.80%。全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为74.65%

(二)运营指标方面

全区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84亿元,较上年减少7.38亿元,减幅55.84%。其中,营业收入减少较多的企业为南京铁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因房屋销售收入减少,导致企业营业收入减少3.92亿元,减幅99.38%。全区国有企业亏损3.45亿元,较上年盈利0.46亿元减少3.91亿元,减幅842.92%。其中,利润总额减少较多的企业为南京雨花国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企业利润总额减少1.51亿元,减幅102.42%

(三)公司治理方面

区国资办共向3家企业委派外部董事,2018年监管企业召开董事会45次;2018年年末,高管人数28人,年度平均薪酬21.3万元。

(四)监管企业投资及重点项目投资情况

监管企业2018年度计划投资额155.78亿元,当年实际完成投资额155.51亿元。承担的市区重点项目5个,重点项目2018年计划投资额59.1亿元,当年实际完成投资额7.37亿元,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12.5%。(见附件2

二、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推进情况

(一)以整合国资平台为契机,构建新的国资管理模式

2013年,完成南京市雨花台区国有资产经营中心改制,更名为南京雨花国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区国投公司”),通过控股区内主要企业,归并报表,实现资产总额和净资产规模的大幅提升,在此基础上取得2A评级,拓宽了融资渠道,提升了融资能级。20198月底,在各子公司的积极配合下,国投公司顺利提级,信用等级提升为2A+,将有力降低国投公司及子公司的融资成本。

一是进一步规范公司管理。以实体化运作为目标,按照政企分开、管办分离、市场化运作的要求,依法依规制定新的公司章程,提升公司经营能力,强化国有资本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二是进一步推进平台整合。采取增加区国投公司作为控股股东的方式,提升铁心桥街道、雨花街道下属平台公司的经营层级,助推公司的项目拓展和融资需求;收购国开雨花公司明股实债部分股权,做实公司注册资本规模;提高对雨建发公司的控股比例,强化母子公司的关联度,为雨建发公司运作重大项目提供多渠道的融资保障。

三是进一步加强业务指导。指导各街道(园区)要加大所属平台公司的整合力度,关停或者合并长期不运作、主业不突出、规模较小的平台公司,组建具有实际运作能力、逐步形成资产覆盖贷款、良性循环的实体平台。

(二)以创新融资机制为切入点,解决区内企业资金需求

区国投公司努力探索直接融资方式,陆续申请中票、短融、PPN、非公开公司债、小公募等债项,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利息支出。2015-2018年先后获准发行中票18亿元,非公开公司债券10亿元,永续债22亿元(实际发行7亿元)。已发行的中票、非公开公司债和永续债累计为我区节约融资成本约1.5亿元。

已发行的债券中,18亿元中票主要用于支持软件谷发展公司Q1-Q4项目以及人才公寓项目建设;10亿元非公开公司债券主要用于支持软件谷睿谷城中村公司和板桥新城投资管理公司用于片区内土地开发和整理;7亿元永续债主要用于增资国开雨花公司,进一步扩大企业资本金规模。

(三)以抓制度强监管为主线,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一是建立区管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分析区管企业综合业绩,积极探索建立区管企业负责人责任担当、风险担当与个人待遇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出台了《深化区管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落实、推进区属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

二是积极推进驻区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改革。出台《雨花台区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方案》,成立区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专项工作小组,积极推进驻区国有企业物业分离移交工作。截止201812月底,7个街道驻地央企、省企、市企职工家属区物业移交协议全部签订并完成实质性移交工作,涉及居民共19659户,房产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完成梅钢公司道路、广场、公园等共45项市政设施的接收工作;完成板桥街道绿洲社区职能划转;完成梅钢、玻纤院和中船绿洲三家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的改革工作。

三是积极推进区属企业公车改革。出台《雨花台区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和《雨花台区国有企业公务用车改革实施方案》,取消16辆公务用车,节支额142.66万元,节支率为6.43%

(四)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统筹兼顾社会民生和经济效益

一是坚持服务为本,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多年来,我们积极与市房改办、市不动产局及区住建部门协调,采取多种办法解决了近500套大开发、江东、房产开发等原区属开发公司改制遗留的各类拆迁安置或销售房屋的房改办证问题,解决了一批老百姓的实际困难,避免了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生。

二是坚持效益为先,多措并举增加有效资产。加大改制企业剥离资产的清理力度,有效盘活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近年来,陆续办理了康盛花园苏果超市、康盛花园幼儿园、区体育中心、普德村热处理厂、龙泉宾馆等共计40000余平方米的产权证书。

三、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整体效益亟需提高

目前我区28家监管企业大多数为融资平台公司,主要负责各片区内的重大项目建设任务,承担着大量存量贷款本息支出责任,收入来源主要是土地出让金返还款,企业自身有盈利的经营性项目较少,市场竞争力较弱。

(二)少数平台公司债务风险亟需防范

有少数平台公司缺乏经营性项目和稳定现金流的经营平台,自身化债能力较弱,导致企业负债率较高,资金链安全存在隐患,债务风险亟需防范。

(三)企业管理体制亟待理顺

企业职业经理人建设滞后,内部人事管理、劳动用工、收入分配等未能真正引入激励竞争机制;企业管理方式留有乡镇企业管理痕迹,未能注入现代企业的元素。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坚持资产整合与合规融资两手抓

积极推进平台公司资产整合。全区各平台公司要全面梳理有效资产和无效资产,加大有效资产整合力度,探索无效资产合法化路径,为资产证券化夯实基础。剥离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引导平台公司向市场化方向转变,打造自身盈利自我平衡的造血功能,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做大做强区属国有企业。

强化风险预警规范融资行为。严控平台公司新增政府隐性债务,健全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防范机制,规范举债行为,科学制定资金平衡方案,强化风险预警,确保不发生债务风险。督促相关平台公司合规使用政府债券资金,指导平台公司认真梳理项目类型,规范融资行为。

(二)坚持区级平台与下属平台双提升

国投公司市场评级提升到2A+的基础上,逐步降低公司负债率,为谷发展公司、雨经发公司的评级、发债留有空间;提高国投公司担保的含金量,为雨建发潘窑项目以及其他子公司资金需求做好额度储备,通过直接融资渠道储备授信资金。

(三)坚持企业化管理与现代企业制度双建立

科学制定绩效评价和业绩考核制度,促进各平台公司严格履行企业管理职责,实行管理依制度、用人靠竞聘、薪酬凭业绩的激励竞争机制,打破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选择有条件的企业探索和试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真正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明确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法人制度、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

近年来,我们在国有企业及平台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虽有一定的成效,但效果不是很明显。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合规、务实、有效的监管方式,促进我区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以上报告如有不当之处,敬请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批评指正。

附件: 1.雨花台区国有企业相关情况汇总统计表

             2.全年投资及重点项目投资情况

雨花台区国有企业相关情况汇总统计表.xls

2018年全年投资及重点项目投资情况.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