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至24日,全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地方人大工作实现新发展座谈会在南京召开,总结交流本届以来全省市县人大工作的经验做法,研究谋划推动全省地方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思路举措。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明参加会议并就我区人大建立实施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的工作经验作交流发言
近年来,雨花台区人大常委会将实施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作为人大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和监督权、发挥代表作用的实践创新,推动民生实事工作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转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
一、转变观念,构建民生实事工作崭新格局
2019年1月5日,在区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由代表票决产生十项民生实事重点项目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可以将重大民生工程列入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的要求,2019年初我区在人代会上首次由代表投票产生了年度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实行民生实事票决制,有利于发挥人大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优势,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汇聚民心民力。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协助区委制定了民生实事重点项目票决工作的意见,构建了“群众提、代表决、政府办、人大评”工作新格局。三年来,代表先后投票选出30件122项年度重点民生实事,涉及教育、医疗、交通、环境、安居、养老、就业等方方面面,民生实事项目资金支出安排逐年增加,分别达39.3亿、40亿和49.2亿元,实现了政府决策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高度融合,群众关心的安置房建设、环境整治等工作推进有力,切实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打造闭环,构建民生实事工作有力保障
2020年8月24日,区委书记戴华杰调研“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进展情况
将“闭环思维”引入票决工作之中,形成了“项目征集、大会票决、跟踪督办、评议反馈”的工作闭环,使代表和群众真正成为民生实事项目的参与者、决策者、监督者和最终受益者。
一是搭建渠道,深入了解民之所需。为了准确把握群众需求,每年9月区人大常委会会同政府通过“我的南京”、政府官网、“金陵微雨花”、人大“一网双微两终端”等融媒体同步发布公告,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建议,并通过“征集民意社区行”、代表座谈会等形式面对面了解群众诉求,三年来累计收到意见建议6500余条。建立驻区三级代表“集中接待选民日”和“代表进政务中心”的活动机制,本届以来共有各级人大代表1000余人次参与活动,接待选民9千余人次,区、街两级在协调解决近2700余件群众反映问题的同时,并理出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124项诉求作为民生项目线索。
二是规范程序,实现科学民主决策。区政府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严格开展项目初审工作,聚焦民生痛点堵点,将“群众关注高、社会效益好、资金有保障、年度能完成”的项目汇集形成代表票决项目库,并安排专项资金予以保障。同时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相关代表和专家对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普惠性和区域平衡性等方面进行审查论证,并在人代会上向代表进行说明,明确每个候选项目的名称、背景、投资、效益等要素。最终,经代表差额票决确定年度10件重点民生项目,交政府办理实施,充分体现了从“小切口”办“大民生”的工作理念。
三是条块结合,强化跟踪督查保障。为了保障民生实事项目的有效落地,区人大常委会与区政府构建了“点线面”合一的监督保障体系。区政府为每个项目制定了实施计划和工作推进流程图,并在政府大楼门厅公布推进情况“红黑榜”,实施“挂图作战”。项目牵头部门每月汇总一次推进情况,政府主要领导每季度召开一次民生实事项目工作推进会,及时分析影响项目推进的制约因素,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区人大常委会也专门制定了“条块结合”的监督工作计划,人大领导牵头抓总、分片包干,各委、室与实施部门密切联系,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代表、群众和新闻媒体定期开展督查调研,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也以代表身份参与其中,构建了全方位的监督推进机制。
四是立足实际,建立科学考评体系。为了交出让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区人大常委会建立了“一评估一测评”的评价机制。在民生实事项目办结时,组织以人大代表、专家为主的评估小组,进行终期评估;在人大常委会会议上专题听取项目完成情况报告并进行满意度测评;在人代会上向全体代表书面报告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为了提高群众对民生实事工作的知晓度和满意度,区政府委托第三方机构,采取入户调查和随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满意度调查,全区民生工作综合满意度达到92.3%。
三、凝心聚力,推动民生实事工作长效发展
2020年12月10日,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年度民生实事重点项目终期评议会
实践中我们感到,实施民生实事票决制需要把握四个关键:一要坚持党的领导,区委转发《关于推行民生实事重点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的意见(试行)》,建立党委决策、人大决定、政府实施、公众参与、社会协同的运行机制,为票决工作取得实效提供了保证。二要广泛吸纳民意,充分汇聚民智,充分动员代表和群众有序参与,强化代表主体意识,切实调动代表的积极性、主动性。三要立足人大职责,完善工作机制,规范运作程序,保障票决工作环环相扣、有效运行。四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建立财政资金保障与测评结果运用机制,确保能将好事办好、难事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