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司法促进社会治理工作情况的报告
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法院
2023年5月30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代表区法院向本次会议报告司法促进社会治理工作的有关情况,请予审议。
2020年以来,区法院在区委坚强领导,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通过推进诉源治理、强化法庭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式,着力夯实法治根基,积极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三年来,诉前调解案件18482件,成功解纷5133起,孙家社区、软件谷等六个网格巡回法庭升级改造为网格云享法庭,“希望树”家事纠纷化解品牌功能持续扩大,“网格+诉源治理机制”获评南京市域治理现代化推广类创新项目,信访矛盾实质化解工作经验入选南京司法改革案例、被省法院宣传推广,1篇调研成果获评江苏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司法论坛征文”三等奖,板桥人民法庭荣获“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
一、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情况
(一)数管齐下开新局,多方位提供精细服务
区法院始终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主动延伸司法职能,坚持分类分级、创新工作手段,以精细化服务扎实为民办实事、解难题。
一是打造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创建“1+9”服务菜单,牵头与辖区内7个街道、2个管委会建立司法服务保障沟通协调网络平台,化解街道园区诉求率100%,为尤家凹地区、地铁十号线共青团路站等区域重点工程保驾护航。建立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百名法官进企业”“百名企业家进法院”活动,定期组织全体员额法官走访辖区企业,切实把企业“需求清单”转化为法院“履职清单”。设立软件谷产权保护法官工作室,组建“商事专家司法服务团”,开展民法典、知识产权保护等专题宣传。联合市法院举办“知产‘宁’身边,数字看雨花”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主题宣传活动,线上浏览量超50万人次。携手区委政法委、检察院、公安分局等18家单位,签署《“云密联盟”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合作备忘录》,合力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针对企业特定类型案件,发放百余份《诉源治理:诉讼风险提示警示单》,向企业发出经营风险预告,超过50%的被提示企业主动履行法定义务,及时扼制纠纷态势升级。
二是夯实家事矛盾前端化解根基。携手区妇联等12家单位共同成立“希望树”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社会治理联合体,打造全方位综合性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平台。创新家事调查官制度,选聘社工类专业家事调查官全程参与家事案件,案前对接社区完成庭前预估报告,案中开展社会调查,案后跟踪回访未成年人成长状况,建立成长档案147份。引入心理疏导机制,设立关工委工作站,积极开展“护苗”工程,对案涉未成年人进行案件随访、帮扶救助,全力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开展“银发护苗”结对共建,邀请省法院退休法官参与涉少案件特邀调解、青少年法治教育和权益保护工作。建设“婚姻家庭辅导书院”,联动多部门为不同人群提供婚姻辅导、家庭教育指导等全链条、个性化法治服务。“希望树”工程入围全市政法系统“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现场展评,家事审判工作经验先后获《人民日报》《人民法院报》等媒体“点赞”,在全国家事法学论坛交流,并被最高法院肯定推广。
三是助推劳动争议诉前高效化解。强化与区人社局、司法局、总工会等部门协同联动,依托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工作平台,共同推进“五位一体”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处中心建设,建立劳动人事争议信息共享机制、仲裁与审判联席会商机制,定期指派人员参加涉群体性和疑难复杂案件的调解和法律释明工作,2020年以来前端受理劳动人事争议纠纷2672件。根据软件谷科技企业众多、高技术人才密集特点,联动区人社局开展软件谷劳动人事争议调处工作,探索建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前置试点工作机制,通过法官定期驻点,针对软件行业高频问题提供法律咨询、类案预警等服务,打造雨花特色劳动争议纠纷化解工作品牌。
四是提升涉诉信访实质化解能力。出台《审委会研判信访案件工作规则》,将所有信访案件全部纳入审委会讨论范围,每周研究解决,确保及早及小控制信访矛盾,防止信访纠纷“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建立主动排查、专题研判、反馈督办、分类办理、源头预防等五项工作机制,打造“一访通”信访办理e平台,构建线上信访工作格局,以智慧赋能信访化解工作。2022年,通过院长接访、院长信箱、信访督办等渠道汇总的230件涉诉信访问题全部得到有效处理,57.83%的信访事项做到接访即化解;执行案访比压降至2.91‰,位居全市法院前列;吴瑞中等一批五年甚至是十几年的信访积案得以成功化解,工作经验被省法院推广。今年1-2月,信访办院长人民来信实现“零”来信,系全市基层法院唯一。
(二)深入网格再优化,多层次推进综合治理
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前沿阵地作用,不断完善自我、推陈出新,努力把矛盾吸附在网格、化解在当地。
一是探索建立网格巡回法庭新阵地。充分发挥人民法庭驻点优势,在板桥人民法庭先行先试,联动板桥街道成立全省首家“网格巡回法庭”,通过诉前调解、巡回审判、法治讲堂等方式,为网格内纠纷化解提供常态化法律动能,成功把司法服务嵌入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自网格巡回法庭揭牌后,诉前化解纠纷600余起,开展巡回审判300余次,服务社区居民万余人次。在9个街道、园区设立“法官工作室”,指派法官定点常驻,形成定人、定时、定点的“三定”工作模式,积极开展“审务进基层,法官进网格“工作,主动对接辖区网格化解矛盾纠纷,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
二是积极摸索法治德治融合新格局。成立“永安社区网格乡风法律驿站”,紧密对接“法官”的司法资源和“乡贤”的本土资源,建立起“乡贤调解员先行调解、法律驿站线上立案、驻点法官巡回审判”工作模式,通过“法治”和“德治”有机融合,把司法服务的触角延伸至群众生活的细处、深处,实现村社矛盾“一站式调处”。与省法院老干部处开展共建合作,聘请5名省法院退休法官为网格特邀调解员,入驻孙家社区网格巡回法庭,参与案件调处、纠纷化解和普法宣传,帮助群众化解急难愁盼,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三是升级打造网格云享法庭新模式。将数字化作为市域社会治理攻坚突破口,探索建立“网格+网络”的双网融合工作模式,打造全省首家网格云享法庭暨网格云享调解工作室,系统整合网格巡回法庭、乡风法律驿站、法官工作室功能,持续巩固扩大“网格上的法庭”品牌建设成果。实质化推进板桥街道三山社区、朝阳西苑“网格云享法庭”项目建设落地,用“一块显示屏、一条数据线、一台电脑终端”串联起“云指导”“云咨询”“云确认”“云开庭”“云普法”等司法服务,推动形成“一体多维,两元融合”的共建共治共享式诉源治理新格局。
(三)线上线下齐发力,多维度增强治理效能
积极推进司法服务现代化,深度运用信息化手段,努力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诉讼服务,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一是完善一站式诉讼服务。依托江苏微解纷、“宁审通”、“云上法庭”等在线平台,线上实现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庭审调解等诉讼事务“一网通办”。加强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功能整合升级,线下实现立案登记、鉴定、律师咨询、信息查询、材料转递等业务“一次办完”。2020年以来,共办理网上立案14254件,跨域立案183件,律师工作站提供免费咨询5万余次。运用智慧平台解决“送达难”问题,在全市法院首创以电子送达为主的“六位一体”集约送达模式,累计送达案件49067件,切实提高诉服效率。
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审判、智慧执行、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新模式,以科技力量为法院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蓄势添能。开发“调解e院”“调解e线”程序,系统整合社区网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妇联、商会等调解资源和解纷功能,形成个人、企业、街道、区谷与法院协同联动治理网络中枢,实现纠纷预警、分流、调解、司法确认、法官指导等业务全流程在线办理,及时解决群众身边法律问题。研发“一访通”信访办理e平台,统筹全院信访事项,构建办理透明、回复快速、解决高效的信访工作格局。
三是推进调解院构建。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充分运用人民调解、律师调解、特邀调解等多元解纷力量,建立专群结合、类型多样的解纷资源库,形成“调解先行、诉调对接、快审快结”的工作局面。强化党政协同,加强与区委政法委以及检察、公安等部门沟通协作,合力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主动与人大、政协、街道对接,为诉前调解案件指定纠纷调解员、法律指导员和跟进网格员,推动形成“三员一体”纠纷协商机制,综合运用教育、疏导、帮扶等方法,促进矛盾纠纷诉前化解。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回顾过去工作,区法院在参与社会治理方面作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一定成绩,但综合来看仍面临一些困难,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人案矛盾依旧突出。随着社会建设进程加快和群众法律意识提升,法院案件量呈逐年上升态势。法院虽在工作机制、硬件配备方面持续探索,但案多人少矛盾依然突出,投入社会治理工作的人员与精力有限,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优化审判管理和资源配置。
二是服务成效仍需提升。对标全区“两全两新”建设新要求,优化司法服务和主动创新的能力意识有待加强。就案办案、机械办案,片面解读、照本宣科的情况时有发生,一定程度影响了办案效果和服务大局成效。部分干警倾听群众心声、用心用情换位思考方面不够深入,还有待进一步强化群众意识、服务意识。
三是部门协同还要加强。从法院内部看,“大法院观”仍需进一步强化,各部门之间在工作沟通、协同推进方面衔接不够紧密、顺畅。跳出法院看,法院和其他单位之间的合作、联络紧密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加强协调互助。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2023年是深入学习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20周年,区法院将积极有效推进多元解纷工作水平,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司法需求。
一是要持续优化诉讼服务水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加强群众工作法的深度运用,强化调查研究、重视民意收集,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持续推进繁简分流改革与案件质量提升工程,健全完善诉前调解长效机制,加强诉讼服务一站式建设,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
二是要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工作方法。深入推进调解院、网格云享法庭、“一访通”、“婚姻家庭辅导书院”等平台实质化运行,强化司法宣传,打造更加完备的法治“供应链”。注重传统经验与现代方法融合,强化经验提炼,激活创新思维。持续深化智慧法院建设,不断增强司法服务保障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是要全面加强部门协同配合。不断完善内部工作衔接机制,畅通立案、调解、审判、审管、执行各个环节,形成同向发力工作格局。加强府院联动,在重点工作项目中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强化与其他职能部门协同配合、优势互补,争取形成“1+1>2”的工作合力,共同提升基层治理实效。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区人大常委会专门听取审议司法参与社会治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充分体现了区人大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区法院参与社会治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区人大常委会以及各位人大代表的关心支持。区法院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进一步找准新时代人民法院职能定位,强化责任担当,坚持主动作为,努力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基层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保障。
以上报告如有不当之处,敬请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