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善海代表:当好基层“代言人”夯实群众幸福根基

作者:时间:2025-03-03点击:86

  “城郊社区服务半径普遍过大、党建力量下沉有限、基层自治属性弱化,如何有效掌握群众的急难愁盼、优化社区的综合服务、进一步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南京市人大代表,雨花台区板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善海结合街情实际,多角度化解基层治理难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

察民情、访民意

履职尽责显担当

南京市雨花台区板桥街道地处城郊,下属7个社区,有4个涉农社区,城市社区和传统村社混居。街道19个居民小区中,16个是拆迁安置保障房和老旧小区,3个是近两年新建成小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群众需求急速增长、日趋多元,社区服务和基层治理逐渐力不从心。面对这些现实困境,刘善海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谋划推进问题解决。

“红桥微家”构筑服务阵地。为了方便居民反馈问题、人大代表接收意见建议,在刘善海的推动下,板桥街道以“雨花红桥”网格党建为引领,实施了“把支部建进小区”党建“根系工程”,调整组建了20个小区(村组、网格)党支部,选址打造15个“红桥微家”党群服务站,在为民服务的同时充当人大代表接待选民的阵地,进一步加深人大代表与选民的联系。在街道的“红桥微家”小区党群服务站内,时常能够看到刘善海及其他人大代表的身影,有时是直接与居民对话,了解群众诉求,履行代表职责;有时是与社区工作人员交流,了解问题处理进度,推动群众诉求尽快解决。

议政代表凝聚民声民意。为了更好地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刘善海积极推动板桥街道落实议政代表会制度,组织议政代表们定期围绕街道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在日常工作中,还建立常态化联系群众机制,形成议政代表意见建议整理、交办和反馈的工作闭环,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不断发挥议政代表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提升民生服务水平中的示范作用,共同推动街道创新发展。

为民建言践行代表职责。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居民的意见建议后,围绕居民反映强烈的板桥地区轨道交通发展偏缓、道路违停多等重点突出问题,刘善海在市人代会中,提交“关于加快推动板桥新城区域内轨道交通16号线建设的建议”、“关于对‘应划尽划’的停车位加强管理的建议”,切实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提民之所需。这些建议得到市、区人大和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均给予了积极回应。


谋福祉、系民生

心怀赤诚解民忧


“人老了,这身体毛病比较多,平时去看病和拿药还是太远了,要是在家门口就好了!”“我们夫妻工作忙,孩子还小,经常为了谁来带孩子的事情烦恼,就希望有地方能够帮忙照看一下孩子。”在与选民的交流中,刘善海接收到了很多像这样的群众建议。作为一名始终把“民生实事”视为“头等大事”的人大代表,根据大家提出的相关情况,他依托“幸福三圈”建设,结合实际推进了一批普惠性、基础性服务供给,夯实了“一老一小”工作基础,不断推动“双托双进”工作全覆盖。

“智慧医养”解决老人“养老难”。针对选民提出的就近看病养老需求,在他的建议下,街道打造8个养老服务点位,重点建设街道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认知症服务中心,并在老年群体相对较多的绿洲社区,着力打造了一个智慧医养服务中心,设置中医治疗室、药房、日间照料室等功能室,提供用餐、用药、出诊、短期照料等服务,通过医养结合的方式助力为老服务。

“托幼托育”解决职工“带娃难”。为了解决双职工家庭“带娃难”的问题,他依托街道现有阵地资源,在朝阳西苑、绿洲新村等小区推动打造了6个亲子屋,并以“儿童友好社区”创建为契机,建设了“红桥微家”亲子空间、小区童趣乐园等阵地。同时,借力优质教育资源,与辖区内幼儿园共建,实施“社幼合作托育服务”项目,在国关、绿洲、潘窑幼儿园开设3个托幼班,探索2—3岁婴幼儿“社区+幼儿园”托育服务模式,为双职工家庭减轻负担。

“喘息服务”解决困难群体“照护难”。在做好“一老一小”服务工作的同时,他始终将对辖区困难群众的帮扶放在心中。在一次人大代表对辖区困难群众的慰问中,他了解到部分居民需要长期照顾家中卧病在床的亲属,压力巨大、难以喘息。他建议街道启动“红桥互助、让爱喘息”服务项目,针对辖区内重度失能群体、60周岁以上失能老人等失能群体开展“8+1”菜单式喘息服务,并扩展多层次、多元化的邻里互助、照护帮扶等,实现“照护一个人,解放一家人,温暖一群人”。自开展服务工作以来,已完成对32名服务对象的上门服务505次,有效解决重度失能家庭的照护难题。

抓问题、促整改

躬行职守护民安

作为市人大代表的刘善海,每年都参加民生实事项目监督工作部署会,积极参与对民生实事项目的监督,其中,他最为关心的就是与安全有关的项目。“安全是民生之本,人大代表要为选民负责,就必须高度重视辖区的安全状况。”刘善海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安全放在心里,他对安全问题从不放松,不断完善维护地方安全的政策、措施,壮大群防群治力量,消除不稳定不安全因素,守好一线前沿的安全稳定。

动员社会力量突出隐患排查。为了消除居民小区消防安全隐患,他督促街道按照“责、育、查、清、补、防、督、奖、惩”的要求,全面开展住宅小区消防安全整治行动。组织安全员、网格员、楼栋长等成立检查组11个,对辖区20个居民小区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为调动居民参与安全维护的积极性,推动制发了《板桥街道消防安全突出隐患“有奖举报”告知书》,号召居民一起为安全稳定的居住环境贡献力量。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硬件设施。安全的维护不能缺少硬件的支持,他推动街道从硬件设施的角度加强安全防护构建。2022年以来,积极推进“一楼一棚”建设,在16个小区建设了297个电动车棚,安装了196处喷淋灭火系统。今年,在此基础上,新增电动自行车车棚及配套充电装置52处。为提升住宅小区消防安全水平,对2处架空层、44处通风井进行了实体墙封堵。后期预计投入300万元,对高层住宅小区消控室、泵房进行维修、更新、改造,确保高层水压正常,并更新更换5000只灭火器,方便居民自行使用。

制定行动方案推进重点整治。重点领域场所是安全事故的高发区,他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根据街道当前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板桥街道“安全工作十二条”行动方案》、《街道治本攻坚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方案》,全面加强各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同时,持续强化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提升人员安全水平,以高质量安全措施,为地区高质量发展护航。

民之所望,履职所向,服务群众的使命永远没有终点。刘善海始终牢记人大代表肩负的职责和使命,以街道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推动街道不断更新服务群众的举措、提升基层治理的能力,以实际行动诠释一名人大代表的使命与担当。


供稿:南京市雨花台区人大板桥街道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