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路径”激活治理“微循环” 打造全龄共治新样板

作者:铁心桥街道时间:2025-03-24点击:37

作为南京市首家解困经济适用房社区,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景明佳园社区拥有居民近两万人,困难群体多、矛盾纠纷多、特殊群体多。如何服务好、组织好居民一直挂在铁心桥街道议政代表、景明佳园社区党委书记王鹏心头通过不断思考实践,景明佳园社区最终创新实施了“日间托育+周末课堂+社区夜校+老年大学”项目,成功探索出一条以全龄教育服务促进社区治理的新路径,形成了“服务—参与—治理”的良性闭环。

全龄覆盖服务凝聚社区共同体意识

为满足不同年龄层居民的需求,景明佳园社区从多个维度出发,构建了全方位的服务体系。针对0-3周岁的婴幼儿家庭,社区于2024年11月打造了托育点,提供全天候计时托育服务,不仅降低了家庭育儿成本,还通过亲子课程促进家庭互动,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依赖感和归属感。

对于青少年群体,社区联合南京市童乐童想青少年中心及高校志愿团队,开设了周末公益课堂和“430”课堂,解决了学后托管及课业辅导问题。2024年全年,这些课堂共开展百余场活动,服务社区青少年2000余人次,有效助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同时,社区还开设了夜校和老年大学,分别服务中青年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夜校项目不仅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还激发了居民的自治意识;老年大学则通过开设多样化的课程,满足了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促进了代际融合。2024年以来,社区夜校及老年大学共开设12门课程,172个课时,服务3000多人次。

创新资源循环机制实现治理可持续性

为了保障服务的持续性和高质量,景明佳园社区创新资源循环机制。社区夜校采用“低偿收费制”,部分收入捐赠至社区基金,用于支付教师课酬和回馈社区,形成“居民付费—基金统筹—反哺社区”的闭环。此外,社区还通过“内部挖潜+外部借力”的模式,依托辖区幼儿园、居民能人等内部资源,降低运营成本;同时与高校、图书馆等外部机构共建,引入专业社会组织,提升服务品质。

在空间资源利用方面,社区充分盘活党群服务中心、红旗广场等场所,广设学习空间,通过“一室多用”实现服务集成,最大化社区空间效能。同时,将托育点与老年活动场所邻近设置,鼓励老年人与婴幼儿互动,既减轻了老年人带娃负担,又增强了代际情感联结。

激发居民参与,培育自治内生力量

景明佳园社区注重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培育自治内生力量。社区夜校的设立就源于居民的提议,通过“景明佳园社区服务基金”平台推动落地,体现了“居民提议—社区评审—基金支持—共同执行”的共治逻辑。这种机制赋予了居民从“问题提出者”到“行动者”的角色转变,增强了社区认同感。

王鹏表示,社区深度挖掘社区能人,让他们在夜校和老年大学中担任教师或志愿者,同时将表现积极的学员发展为组织带头人,逐步发展为居民骨干。这一举措实现了从“居民参加社区活动”到“居民深度参与社区治理”的发展目标,为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