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大代表赵冉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建言献策

近年来,随着雨花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外来人口持续增加,加之区内有华东地区最大的安德门劳务市场,庞大的进城务工人员群体为雨花的建设贡献巨大的力量,他们自身及其子女也日益成为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焦点。近期,作为人大代表,赵冉代表在本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为集中的春江学校、景明佳园小学、西善桥小学等展开调查,全方位了解全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一是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即:围绕一个中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突出二项重点,一是深化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重点的爱国主义教育,二是高度重视以预防和减少在校学生违法犯罪为重点的法制教育;强化三支队伍,德育负责干部队伍、班主任队伍和德育老师队伍。二是树立正确的融合观,促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社会良性互动。在开展促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融合教育的志愿活动时, 要坚持文化多元的原则,不仅要开展旨在促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热爱和融入所在城市、所在学校的活动, 也应开展包括热爱家乡、热爱勤劳朴实的父母、热爱自身勤劳、朴实、自立、自强的品质;另一方面,也要尊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主体地位,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拥有与本地儿童共同参与活动的机会,甚至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以城市主人的身份参与到帮助其他弱势群体的志愿活动中来,以此来帮助其展现自身优点、树立自信心、加深城市归属感、促使其与本地儿童在一个平等的空间里互动,增强孩子的归属感。三是培育本土化的志愿服务队伍。完善志愿者招募制度。通过雨花青年微在线雨花台区星光论坛等微博微信以及雨花台区共青团网站平台发布志愿服务招募信息,广泛宣传志愿理念,普及志愿服务知识,推动形成关心、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完善志愿者动态管理。志愿者来自四面八方,所擅长的领域各不相同,志愿者因流动不便于监督管理和安排服务的,将在征求其本人意见的基础上,登记其个人信息资料,内容包括志愿者身份确认、志愿服务的内容及时间确认、证书核验等。完善志愿服务奖励机制。通过服务送积分,发放志愿服务证书、集齐志愿者徽章等形式,激励志愿服务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