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

关于《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

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


区科技局党委委员、区科协主席 孟煜

2019828

  

主任、各位副主任:

受区政府委托,我向本次会议报告雨花台区关于《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贯彻实施情况,请予审议。

20098月,《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科技局、科协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广泛开展了系列扎实有效的科普工作;有效提高了全区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9年上半年区科协被评为全国科技活动周暨江苏省31届科普宣传周优秀组织单位,2018年被评为南京市科普工作先进单位2018缤纷课堂,科技生活科普夏令营系列活动获中科协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称号;铁心社区荣获省科协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科普示范社区奖补;发挥科技企业集聚优势,建立产业科普教育基地项目获2018年度江苏省科协系统单项创新案例表彰,南京阿凡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获批“2018年江苏省科普产品研发基地称号;南京雨花智高科教工作坊获批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一、我区贯彻实施《条例》的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建设,保障科普事业发展。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分管科协科普工作。区政府副区长联系科协。今年8月调整了由副区长牵头,区委、区政府24个职能部门、8个街道(园区)负责人组成的雨花台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市科协要求,适时调整补充区科协四届全委会委员,选举产生新的科协领导班子成员,进一步明确了区科协组织架构、工作职能、发挥的作用等各项工作机制。全区2个园区、一个新型研发机构,3家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科协组织,18家科普企业建立了联合科协。62个社区建立了科普工作站;各街道有科普工作分管副主任、科普干事,各社区配备了专门的科普工作人员,初步形成了科普工作上下联动,层层有人抓的网络化体系。

2.壮大科普队伍,扩大组织和宣传力量。一是借势借力联合江苏省老科协引进了由教授学者、离退休科技人员、热心科普事业的积极分子组成的科普讲师团队伍。二是由科普产业民营企业联合科协组建了60余人的新科技科普辅导员队伍,发挥他们专业特长,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青少年科学教育、科技传播、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等。三是形成了来自机关公务员、社区工作人员、自由职业者等300人的科普志愿者队伍,积极发扬他们志愿服务精神,面向公众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全力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奉献力量,科普宣传力量有效增强。

3.建立管理机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专门出台《雨花台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明确了以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提高,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保障机制的总体思路。制定《雨花台区科普工作管理工作制度》,出台《雨花台区科普经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科普经费使用管理程序,提高经费使用实效,集中资源、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注重效益的原则,科普经费申请对象涵盖街道、学校、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其它符合科普经费使用范围承担社会公益性科普活动的组织和机构;至此,科普工作的目的更加明确,任务更加具体,路径更加清晰。

二、我区贯彻实施《条例》的主要成效

1.重在普及,辖区居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20063月,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下简称《纲要》),将科普工作纳入全民科学素质建设范畴,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对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军人等重点人群开展了长期、系统、全方位的科学普及素质提升行动。构建覆盖学校、街道、社区、企业、军营的科普教育体系,成功创建了省级2家、市级2家,区级7家科普教育基地,形成了人人参与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一是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稳步提升。发挥自身科普资源优势,开展高端科普报告进校园、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创客万花筒校园行等形式多样的未成年人科普特色活动;以学校为单位不定期地组织辖区青少年参观南京科技馆;在社区广泛开展VR安全教育,与机器人面对面,3D打印建模,探索太空奥秘、应急逃生演练等科技夏令营活动。江苏智高创新圆梦青少年科技工作荣获“2018年度江苏省科协系统单项创新案例。联合区教育局举办了院士报告进校园活动。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14所科协主席贲德院士应邀作了题为《我的科技人生》的报告。二是城镇社区居民科学素质不断提高。依托社区科普大学和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动漫设计、电器维修、插花烘焙、茶艺茶道等各种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800多场次,帮助一批城镇社区居民走上再就业岗位。2019年上半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公民科学素质网络大赛,5万多人次参与答题,有效营造了全区公民注重科学素质提升的良好氛围。18年市科协组织的全民科学素质大赛线下决赛中我区获得优秀组织奖称号。三是公务员科学决策能力明显提升。与区委党校联合举办全区科普员培训班,专题培训科普中国项目在我区的落地应用。承办南京科协大讲堂讲座20余场次;今年联合区机关工委组织科协大讲堂,请南理工李千目教授为机关干部讲授大数据安全及其关键性前沿技术研究报告会,组织机关干部参观中国古代科技,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提升了公务员的科学素质。

2.夯实阵地建设,科普硬件建设初现规模。10年间总计投入科普经费634万余元,市区联合科普场馆达40000多平米,其中市科技馆占地30万平米,主体场馆30000平米。去年借用企业资源打造了7个产业科普教育基地,今年又增加VR市民开放平台、南京软件谷-高通中国联合创新中心等科普教育基地。区教育局、红十字会等多家成员单位共同在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打造了生态空间和应急救护培训室,在天溯产业园建设科普图书角。全区6个街道2个管委会62个社区多数建成科普画廊累计110多块;梅山街道梅清苑社区、梅欣社区打造校外创客园地、社区科普室,西善桥街道建设了水环境科普教育基地,与迪卡龙、艾德克斯等企业联合打造了科学运动馆、有趣的电子科普志愿基地,智慧健身馆等多个科普基地,雨花街道雨花社区、花神庙社区在社区改造过程中融入科技元素,建设屋顶环保花园,垃圾分类教育园地等。

3.结合最新科技,加大科普教育投入。每年印制购买科普图书送居民、送学生、送机关、送社区。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各社区藏有科普图书计6万余册。今年雨花台区科技局、区科协购买了26台教学智能机器人陆续为全区19所小学和部分幼儿园送上科技大礼包,培养孩子科学兴趣。

4.围绕主题,科普活动丰富多彩。根据不同的科普宣传主题,开展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健康保健、应急避险等科技活动周、科普日活动200余场,直接受众达13万人以上。一是科普周、科普日活动成效显著。今年5月份,区科技局、科协等部门以科技强国科普惠民主题,以科学普及为重点,以科技创新、科技服务为支撑,积极组织开展科普五进(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活动50余场,使科普宣传活动多元化、立体化、无缝化。18年以校园为载体的科技创新拥抱智慧珍惜资源健康生活系列科普活动,突出环保主题,举办了变废为宝主题环保讲座及征文。创新引领时代,智慧点亮生活全国科普日期间,进行了科学实验秀,无人机和机器人表演,举办了全区中小微企业科技成果展等20余场活动。二是打通科普工作最后一公里全面推广科普中国信息化传播模式,广泛动员各街道、各社区科普干事、科技老师注册科普中国”APP,截止目前科普员注册人数232人次,推送科技科普信息3万条。以《科普中国e站建设及使用暂行办法》为标准,命名62家科普中国雨花社区e站,推进社区与科普中国直接对接,积极搭建线上线下互动融合科普信息化服务新阵地。在全区各街道、社区、部分中小学、公共服务场所等人员密集地安装科普网络科普大屏76台,社区覆盖率达100%,及时发布最新科普资讯、科普视频、食品安全、青少年科技等民生热点科普知识,第一时间向公众普及最新科技发现和创新成果。三是青少年科技活动特色鲜明。我区民非组织智高机器人教工坊科技创新伴我成长主题活动参加国省市机器人大赛40余场次、获奖人数达800多人。梅清苑校外辅导站送孩子一张人工智能时代的入场券主题活动组织的团队屡次在全国机器人赛事9人获得一等奖。区教育局区科协开展的创客万花筒经验获省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肯定并在其他区县进行了推广。四是社区科普活动各具特色。近年来,区科技局、科协切实推动17所市级社区科普大学规范化建设作为贯彻《条例》的主要抓手,先后开设中医保健、计算机运用、VR应用、生态环保、食品安全、垃圾分类、心肺复苏、茶花道、预防心脑疾病、预防金融诈骗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培训讲座600余场,使社区科普大学真正成为了市民家门口的大学。

5.深化群团改革,服务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紧紧围绕四服务工作职能定位,发挥科协组织优势、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出台《雨花台区区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结合区委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加强科协组织建设,切实增强科协组织的引领力、凝聚力、服务力,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二是根据我区软件企业集聚的优势,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成立了以睿悦信息、中兴通讯、梦雨三维18家企业为主导的全市首家科普产业民营企业联合科协。目前联合科协在今年的软博会“N+”大会上发布了30科普产品全球征集令,并参加中科协组织的企业创新大家谈南京站活动,因现场互动效果良好,被作为典型案例在中科协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报道。最近受邀作为协办单位参加江苏省青少年科学博览会产品展。三是争取科普项目资金助推企业创新。17年为智高科教工作坊争取科技项目奖励6万元。18年为阿凡达机器人争取省科普研发基地奖励10万元,为奥拓和南京优侠众创空间有限公司家企业争取金桥工程海智计划项目引导资金3.5万元。特别南京优侠众创空间有限公司软件谷高层次人才基地荣获中国科协国家级海智计划特色基地称号。

三、存在的问题

1.科普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及业务能力有待提升。区科技局、区科协从事科普工作人员只有两人,不能满足与科普工作的形势与要求。基层科协组织体系尚不健全,除了开发区,其他街道还没有建立科协,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架构需要进一步完善,基层科技干事负责科普工作的人员经常调整,年龄结构偏大、活力不足、宣传手段单一,严重影响科普信息化时代各项活动的持续开展。

2.科普经费不足制约科普事业发展。目前科普经费列入区财政专项预算,按照户籍人口数人均科普经费2元,每年60万元,有力地保障了科普工作的顺利开展。但与南京市人均科普经费7元现状差距较大,与17年年创建省科普示范区要求人均科普经费达3元的标准也没实现。没有足够科普经费支撑,科普工作无法紧跟时代潮流,无法及时回应公众关切的科技热点话题,无法建设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阵地,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技科普知识需求。

3.协同作用发挥不足制约重大活动开展。《纲要》成员单位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全区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公民科学素质比例还需进一步提高。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争取区委区政府适当增加区级科普工作专职人员,推动街道、社区完善科普组织体系,各街道及条件成熟的社区建立科协组织,定期组织基层科协干部队伍参加上级科协业务知识学习和培训,注重提高科协干部队伍的执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效率、能干事的工作团队;加强互动交流学习,扩大科协组织覆盖面,调动科普志愿者的积极性,积极担当科普宣传主力军。

2.加强科普信息化提升科学传播能力。持续推进《条例》的贯彻落实,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活动形式,扩大宣传影响力;充分运用科普中国”APP、科普中国网站、江苏公众网、南京科普、雨花科普公众号等优质科普资源,以及全区76台网络科普大屏科普信息化宣传主阵地。实现公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推动科普工作全面创新。

3.广泛整合资源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进一步建立健全党政重视支持、科协牵头、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社会化大科普工作格局。针对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用科学的声音解释科技热点问题;第一时间让公众了解重大科技进展,零距离互动体验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共同推进科学普及工作持续发力。

4.科技科普活动要有重大创新和突破。重点打造科普“VR教育云平台创客万花筒人工智能STEM科技教育科学品饮中国茶等品牌科技实践活动,积极申报省科协“2019县级科协创新发展能力提升计划

以上报告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主任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