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于我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
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情况的报告
区人民政府
2021年4月28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废法》)情况作以下汇报,请予审议。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固废法》,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执行各级人大关于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的各项监督意见,突出“源头管控、安全处置、过程监管、防范风险”等重点环节,为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倾倒、填埋等环境违法行为,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请审议。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区纳入网上申报的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单位3家(南京亚通橡塑有限公司、南京华润热电有限公司、南京梅宝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污泥产生单位6家(南京桂雨鸭食品有限公司、南京中电环保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南京城建环境投资公司、乾元浩生物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城南污水处理厂、南京鑫翔新型建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危险废物产生单位123家,医疗废物产生单位156家。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政府主导,完善工作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印发《雨花台区打好固废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雨政办发﹝2019﹞29号)等5个固废危废专项整治方案,成立工作专班,明确政府、监管部门、企业各方责任,深入动员部署,全面推进我区固废治理攻坚战,着力抓好中央和省市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切实解决固废污染环境防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二是压实各级责任。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全区环境保护目标任务、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并逐级逐项细化分解到部门、属地、企业,层层签订责任书和抓好工作落实,压紧压实各级责任。三是加强联动监管。制定下发《关于印发雨花台区生态环境和应急管理部门联动工作意见的通知》(雨环发﹝2020﹞14号),统一联动执法的内容、标准和要求,建立联合会商、联动执法、信息共享、线索移送等联动监管机制。雨花台生态环境局会同区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商务局、交通运输、教育局、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安分局、消防大队等固废危废专项整治成员单位,对全区化工企业、加油站、机械制造、垃圾中转站、科研机构、学校实验室、医疗机构、汽车维修、危化品运输、检测机构等10个行业,进行多轮危废固废安全联合执法检查,累计发现和整改问题线索331个,移送相关部门固废危废安全问题线索120个,全部完成整改和实现闭环管理。每年春节、“国庆”、“两会”等重要时期,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及属地街道,对重点企业进行固废危废等环境安全检查,有效防范环境安全事故发生。
(二)强化源头管控,减少污染来源。一是加强宣贯培训。组织党员普法先锋队走进企业,以安全宣讲、固废管理、风险辨识“三结合”方式,为企业送法、送课、送服务,助力企业绿色安全发展。结合检测机构、汽修行业、加油站、工业企业等不同行业特点,每年有计划、分片区深入街道(园区),为企业开展固废危废管理培训、服务、指导、帮扶,帮助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增强企业守法意识和精细化环境管理能力。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和新浪微博等媒体,对固废废物污染防治工作进行宣传教育和科学普及。“十三五”期间,累计召开培训会议12次(其中新《固废法》培训4个轮次)、参加人数达1500人次,创作、转载固废相关新闻报道100余篇,有力地促进了新《固废法》的贯彻实施。二是严格项目审批。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对产生、贮存、利用、处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项目,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项目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按照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核发排污许可证,并在其中载明企业产生和处理固废情况。三是实行垃圾分类。全区现有区级大件垃圾分拣中心(临时)和区级餐厨垃圾处理中心(临时)各1座,14座垃圾中转站,8个街道级资源回收站,8所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站,7座餐厨垃圾就地就近处理站。建成476个垃圾收集点,在建79个。全区共有厨余垃圾收集车18辆,餐厨废弃物处理率为176%,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为123%。截至4月27日,今年全区转运及处置餐厨垃圾9498吨、厨余垃圾9580吨。四是规范拆除活动。严格按照《固废法》等相关要求,督促涉废气、工业废水、危险废物的企事业单位,在拆除设施设备和建筑物构筑物前制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方案,并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安全规范处置遗留固废危废。中船绿洲、依维柯、同仁堂等污染防治重点企业搬迁拆除前,均制定了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方案,并按方案实施拆除,有效防范了二次污染。五是开展清废行动。按照国家和省市统一部署,2018、2019连续两年组织开展“清废行动”,排查清理煤矸石堆存场所1处、固体废物点位7个,清理转移煤矸石2万余吨、钢渣土20余吨、废沥清油水混合物15吨、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1545吨。
(三)强化过程监管,实现全程管控。一是实行网上申报。将产废企业纳入江苏省危险废物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督促企业每年制定年度管理计划,填报产废信息、产生计划、处置去向和污染防治措施,每月按时上报产废情况,实时查看电子转移联单动态,实现产生、贮存、转移、处置全过程监管。全区纳入网上申报的工业固废产生企业3家,污泥产生企业6家,危废产生企业123家。二是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现场会。组织各街道(园区)、各产废单位召开落实省生态环境厅327号文件推进会,对《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苏环办〔2019〕327号)进行解读和指导。分行业组织召开医疗机构、汽修行业、工业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现场会,300家企业320余人次参加现场观摩学习,有效提高了全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目前,已按照文件要求张贴(悬挂)危废信息公开栏、标志标签、安装视频监控并与中控室联网企业123家,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三是组织检查核查。先后对废铅酸蓄电池行业、感光材料以及电子废物、废轮胎、废塑料、废家电拆解等再生利用行业开展专项检查,提高企业环境守法意识,企业累计签订危险废物环境安全守法承诺书380余份。组织环保、安全专家对网上申报的产废企业进行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和环境风险全覆盖排查,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贮存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按照原国家环境保护部《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相关标准,市生态环境局每年对我区产废企业进行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达标抽查,“十三五”期间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从85%提升到90%。四是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严格按照《固废法》依法行政,严厉打击涉固废危废污染环境违法行为,对企业固废危废未及时申报、贮存设施未达到“三防”要求、以及非法收集废机油、倾倒铅酸蓄电池废液等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十三五”期间,累计查处涉固废危废污染环境违法案件70余起,其中涉刑案件5起。
(四)强化风险防控,消除安全隐患。一是“减存量、控风险”。每年组织开展危废“减存量、控风险”工作,对危险贮存量不降反升且当年未落实处置去向的,以及贮存“胀库”的,督促其限期整改和加快转移,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依法依规予以处理。“十三五”期间,累计转移危险废物10889吨、医疗废物807吨,同比上升235%,2020年底危险废物库存量55吨,同比下降81%。对存在安全隐患的1家危险废物经营企业依法不予批准其经营许可证延续。二是解决小产废量企业危废处置难问题。对学校实验室、检测机构等小产废量企业,分别由区教育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生态环境局配合,采取统一集中收集和行政代处置方式进行转移处置,有效降低了运输成本和处置费用,切实解决了小产废量企业危废处置难问题。先后完成15所学校实验室3.45吨废液统一集中收集和安全转移处置。三是加强遗留危废监管。对发现和排查出的原梅化总厂、康爱特、优励聂夫等一批关停并转化工企业遗留危废,督促属地街道(园区)安全规范转移处置,累计安全转移遗留危废1300余吨。
(五)强化安全处置,确保无害化处置。一是抓好建筑垃圾安全处置利用。按照市建委关于建筑垃圾现场处置要求,先后建成徐工地块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临时设施(南京雨花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和南京雨绿建材有限公司建筑垃圾处置利用设施。二是抓好生活垃圾处置。区垃圾分类信息化管理平台第一期已建成上线,50台有害、可回收、餐厨、大件垃圾收运车安装了车载定位设备,区大件垃圾分拣中心(临时)、西善桥街道资源回收站、生活垃圾中转站视频监控系统已接入平台,可实施远程监控,其余站点硬件设施正在进行升级改造。三是抓好废弃危化品安全处置。积极推进危化品使用安全专项整治,按照《关于协同做好特殊弃用化学品联合监管服务工作的通知》(宁环办﹝2020﹞125号)等文件要求,由雨花台生态环境局会同区应急管理局、公安分局对解放军人武学校、联勤保障部、乾元浩生物药厂、南京鹤龄药事服务有限公司、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特殊废弃化学品安全转移工作进行全过程现场监督、指导、服务。“十三五”期间,累计安全转移特殊废弃危险化学品7起14.29吨。
(六)加强疫情防控,防止疫情扩散。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对和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复工复产企业环境安全整治和服务指导计划表》,指导2家发热门诊定点医院、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医学集中留观点和南京南站医学观察点、进出口邮(快)件监管仓、疫苗集中接种点,以及复工复产企业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和医疗废物、污泥转移处置工作,以及全区150余家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转移处置工作,统一由南京汇和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上门收集和转移处置,为14个单位配发新冠医疗废物专用桶77个,所产新冠医疗废物日产日清, 2020年累计转移新冠医疗废物154709公斤。
三、存在问题
虽然在贯彻《固废法》方面,我区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照新形势、新要求,经过认真自查,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城乡结合部容易成为固体危废违法行为的多发地。我区尚处于城市化进程中,虽纳入主城管理,但局部地区郊区形态还比较明显,容易成为非法收集、堆存、转移、处置固废危废的多发地,需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
二是街道、社区巡查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法力量不足、能力偏弱、发现问题少等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查处的70余起违法案件、3起遗留危废问题、7起废弃危化品问题,只有2起是街道发现的,所占比例仅为2%。
三是管理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在固废危废监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职能边界交叉、模糊和责任难以区分的问题,还达不到无缝衔接。特别是目前存在的建筑垃圾非法处置的问题、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不及时的问题、工地防尘防护网等废塑料未纳入监管的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
四是企业的主体责任还需要进一步强化。产废少、规模小的部分企业固废危废规范化管理有待加强,所产固废危废不申报、不备案、违规处置利用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四、下步工作
下一步,全区将进一步加大新《固废法》贯彻执行力度,坚持问题导向,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安全理念,全力推进新《固废法》贯彻落实,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继续开展新《固废法》培训、“百团进百万企业千万员工”宣讲活动,充分运用好新媒体平台,提高全民参与新《固废法》监督执行和严格遵守新《固废法》的自觉性。
二是进一步深化固废治理攻坚战。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责任,推动各部门、各单位全面排查整治固废危废、废弃化学品、六类环境治理设施安全隐患,坚决打好固废治理攻坚战。
三是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街道、社区巡查执法水平,加大对重点风险源、重点环保设施、重大安全隐患企业执法巡查频次,严格执法倒逼企业整治问题隐患,对非法收集、转移、倾倒、填埋、处置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坚决予以严厉打击。
四是进一步完善联动机制。加强联动执法和信息共享,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形成新《固废法》执法合力,提升固废危废联动监管和突发环境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以能力提升推动新《固废法》贯彻落实。
五是进一步提高固废危废规范化管理水平。强化对产废量小、规模小的企业监管,纳入全省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管系统,实现固废危废规范化管理全覆盖、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监管。
以上报告如有不当之处,请主任、各位副主任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