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商务局局长 蔡一菁
2021年5月31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报告全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和运营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全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基本情况
2017年我们根据南京市农贸市场三年升级改造工作要求,通过调研摸底,实地走访,最终确定了提档升级改造23家农贸市场,并排出了三年改造计划表。2017年完成3家,2018年完成10家,2019年完成10家。此次全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范围涉及全区8个街道(园区),雨花街道3家、赛虹桥街道2家、铁心桥街道7家、西善桥街道5家、板桥街道1家、古雄街道3家、梅山街道1家及开发区1家。其中集体产权的市场14家,私有产权的9家,集体产权市场占比率为61%。
全区三年农贸市场改造工作,按照“以民为本,体现公益;属地负责,部门配合;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管结合,市场运作”的总体要求,各街道(园区)重点推进,各相关部门指导督促,较好地解决了全区市场基础设施差、布局不合理等问题,特别是大部分农贸市场配建了信息化系统,如销售数据平台分析系统、追溯体系六大品类的全覆盖及信息支付系统等智能化系统,使全区农贸市场基本达到了标准化市场规范要求。全区农贸市场三年改造总面积48795.68平方米,总投资额5638.67万元,市、区两级应补贴3583.45万元(资金拨付情况见附表1),已全部到位。
二、农贸市场经营运行情况
通过整体推进改造,农贸市场经营品类更加丰富、经营环境更加舒适、市场管理更加规范,具体情况如下:
1.市场经营运行情况。参与改造的23家农贸市场,18家市场整体运营情况良好,市场改造后对于经营户销售额及人员就业等方面有了明显提升;春园路、蔬鲜源、油坊桥和古雄新居4家农贸市场因疫情及周边生鲜平价店的影响,经营户及客流量逐渐萎缩,只能维持市场基本开销;还有1家雨花农贸市场因合同纠纷,司法判决收回商铺已于2019年12月正式关闭。
2.购物环境得到提升。全市农贸市场三年升级改造工作,是我区全面提升农贸市场面貌的一次新机遇,全区农贸市场以整体改造为主,完善达标为辅,其中整体改造有16家市场,新建类4家市场,完善类3家市场。通过改造,市场内外硬件设施及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全区参与改造的23家市场,其中有17家市场安装空调系统,市场购物环境更加舒适,受到了居民和市场经营户一致好评。
3.经营摊位费趋于合理。根据全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绩效考评工作要求,组织人员进行实地调研,制定了《雨花台区农贸市场绩效情况调查表》(见附表2)。经调查统计,升级改造后的农贸市场整体摊位费提高的有4家,个别经营摊位费提高有6家,摊位费降低的1家,摊位费与改造前保持一致的有8家,还有4家是新建市场。造成市场摊位费提高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随着文明城市创建规范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相应的增加了管理人员和保洁员,人员成本费用较高,增加的费用纳入到市场整体运营管理成本内。二是大部分市场完善了空调及智能化显示器等设施,市场将增加的运营成本逐步分摊到各经营户,造成摊位费有所增加。三是农贸市场产权方对于房租的增加,承租方也相应增加了运营成本,造成部分经营摊位费增加。
4.经营品类更加丰富。引导不同类型的服务业态进入农贸市场,丰富市场经营,逐步提高猪肉、熟食、半成品、豆制品等主副食品品牌经营比重。全区大部分农贸市场通过改造,增加了品牌农产品销售区,积极引进雨润、金锣、豆果果、紫燕等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根据市民需求,还融入了小百货、五金、生活类充值等便民服务,满足了市民对于便捷式服务的消费需求。
5.市场管理更加规范。结合升级改造工作,积极推进市场配建智能化管理系统,铁心桥、春园路、名城和阳城等13家农贸市场在每个经营户摊位前加装了电子显示屏,将证照、信息支付系统及菜价等汇集到显示屏中,打造智能化农贸管理平台,实现市场监控、产品溯源、亮证经营、信息公示、电子支付一体化等在内的高效管理,依托信息化数据,辅助管理市场,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管理效能。
三、存在困难
1.全区农贸市场建设规划整体较为合理,但部分地区配套农贸市场较为滞后,如南站地区、板桥以及雨花经济开发区,农贸市场满足不了当地居民消费需求,造成这一原因主因还是新建住宅区配套商业产权基本上属于开发商公司,开发商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对配建农贸市场意愿不强烈,而周边居民对于农贸市场需求强烈,造成部分地区市场配建与群众需求不平衡、不充分。
2.随着平价菜店、生鲜超市及团购菜等新兴行业逐渐增多,进一步挤压农贸市场传统经营模式,造成区内农贸市场经营压力增大,全区大部分农贸市场普遍存在摊位退租情况,市场面临持续萎缩的局面。23家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后,市场环境得到了提升,但闲置摊位共有167户,大部分是由于农贸市场周边新开了多家平价菜店,造成经营户难以维持经营,只能退租,此情况一时难以改变。
四、工作建议
1.以农贸市场规划布局为抓手,重点做好人口密集区域内农贸市场补充和正在发展区域的农贸市场规划工作,如南站地区及两桥地区,以解决部分地区设点不足的问题。按照服务人口2 万人左右,应在500—1000 米设置1处农贸市场,营业面积 2000-6000平方米。建议区规划部门及所属街道统筹考虑农贸市场的服务半径、区域辐射及配套设施等因素,合理规划布局农贸市场或利用现有商业设施进行农贸市场配套改造。
2.传统农贸市场在食品安全、管理规章等方面制度比较健全,而围绕农贸市场周边开办的平价菜店在制度上、农产品检测等方面都不是很完善。建议从市场准入方面入手,规范平价菜店布局和发展,落实相关食品安全制度,让居民食之放心。
3.全区农贸市场通过近三年升级改造,标准化水平已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改造过后,部分市场存在管理和设施维护不到位等方面问题,造成了市场硬件上已出现局部破损现象,如后期管理跟不上,将对市场整体改造效果势必造成影响。建议区各相关职能部门各尽其职,抓好市场日常管理,落实好长效管理机制。
以上报告如有不当之处,敬请主任、各位副主任批评指正。
附:
1.雨花台区农贸市场提档升级三年行动计划资金拨付完成情况表
2.雨花台区农贸市场绩效情况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