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区人民法院代院长  陶红

201716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本届以来的工作回顾


区第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区政府、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区法院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题,忠实履行审判职责,深入推进司法改革,全面加强自身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保障建设“强富美高”新雨花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年来,区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38179件,审执结36124件(含旧存),分别比前五年上升55.32%45.82%,解决争议标的总额81.91亿元。2016年,区法院受理案件10165件,审执结9040件(含旧存),受理案件数首次突破万件。法院荣记集体三等功一次,民事执行、民事调解、司法安全保障、青少年维权等工作先后受到省高院表彰,16名干警分别被荣记个人一、二、三等功。

一、依法履行职责,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实现新跨越

全院坚持立足审判执行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民计民生,坚持维护公平正义,力求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认真履行刑事审判职责,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严格执行刑事法律和人权保障、宽严相济等刑事政策,共审结一审刑事案件 1672件,判处罪犯2508人,同比前五年分别上升19.26%和53.30%。突出惩处重点,加大对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和财产权等犯罪的惩治力度,审结故意伤害、抢劫抢夺以及盗窃等案件589件。继续加大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对贩卖、运输毒品的累犯、惯犯坚决从严惩处,遏制毒品犯罪蔓延的势头,审结毒品犯罪案件257件。严惩职务犯罪,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案件41件,依法审理了黄翔钊受贿案等有较大社会影响的职务犯罪案件。高度重视网络犯罪案件的审理,完善法律适用,实施精准打击,审结网络犯罪案件12件,审理的翟银亮等十四人利用“网络关键词”实施网络诈骗案经庭审直播及媒体报道促进形成群防群治的法治氛围。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判处未成年罪犯26人,其中适用非监禁刑16人,促进失足未成年人改过自新。

认真履行民事审判职责,平等保护各方权益。审结一审民事案件20017件,同比上升52.02%。注重运用调解方式化解民事纠纷,2016年一审民事案件调解率为46.63%,在全市基层法院中排名第一。依法审结各类合同案件14394件,保护诚实守信方,制裁违约失信者,维护公平诚信的市场经济秩序。妥善处理商品房交易过程中发生的纠纷,保障人民群众居住权益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审结房屋买卖、租赁、建设工程等案件2368件。探索家事审判专业化模式,设立未成年人及家事案件审判庭,审结婚姻家庭、继承等家事案件2530件,尊重婚姻自由、促进家庭和睦,审结的南京市首起人身保护令案件对于保护家庭暴力受害者合法权益有重要意义。加大司法保护力度,审结交通、医疗损害等侵权纠纷2934件,让受害人得到合法、合理赔偿。依法维护劳务双方的合法权益,审结劳动争议案件2435件。依法规范民间融资行为,设立金融借贷审判庭,审结金融借款、民间借贷等纠纷2592件,营造良好金融秩序。

认真履行民事执行职责,切实维护胜诉权益。执结案件8850件,同比前五年上升21.30%,结案标的金额24.55亿元。成立执行指挥中心,建成具备网络查控、远程指挥、快速反应等功能的执行指挥系统和网络查控体系,查询被执行人银行存款、车辆、房地产、工商登记等执行信息25万余条;实时统一组织、调度、指挥全院执行力量,妥善执行跨世纪装饰城搬迁等重大案件。加大失信惩戒力度,通过商业中心大屏幕、公交地铁视频等曝光255名被执行人信息,将3536名被执行人信息录入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公布与查询平台,被录入的被执行人不能入住三星以上宾馆,不能乘坐高铁、动车二等座以上及飞机,有效促进案件化解。全面推行公开公平的网络司法拍卖,通过“淘宝网”上传竞拍品101件,拍卖成交金额1.20亿元。

二、发挥保障职能,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彰显新业绩

全院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理念,紧紧抓住推动雨花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中心任务,确保法院执法办案导向始终与区委决策同心、同力。

依法保障中心工作。完善大要案处理机制,积极探索党委领导、法院主导、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的重大案件处理机制,精心组织、稳妥审理了金叶花园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瑞尔项目认购户清退纠纷等一批事关稳定和发展的案件,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依法服务城市建设,五年来,审结行政案件288件,同比提高1.12倍。稳妥处理土地房屋征收案件,成功处置西营村村民群体性纠纷等一批矛盾尖锐的案件,既支持城市发展,又保障民生权益。配合政府部门完成宁南汽贸城企业搬迁工作、赛虹桥南河整治项目等重点拆迁项目,有力保障城市建设等公益项目的推进。依法服务经济转型升级,认真履行商事审判职责,发挥商事审判树立市场规则、导向示范的功能,共审结各类商事案件5297件。发挥破产审判在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的作用,审结破产及清算案件14件,促进优胜劣汰,消化“僵尸”企业。精心审理互联网新类型商事纠纷案件,准确适用证据规则,规范网上交易秩序,审结涉P2P融资、网贷、网购等纠纷案件6件。

参与法治雨花建设。坚持以公开促公正,继续推进审判流程、执行信息、庭审和裁判文书四大平台建设,构建以网站、短信、电子公告屏等为载体的多元化司法公开体系。在雨花法院网上开通专栏,当事人可以实时查询从立案到审判、执行各个环节的信息;坚持开展“邀请十万群众进法院”活动,五年来共邀请社会各界25195人次旁听案件2549件,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案件5788件;全面实行庭审同步录音录像,落实“每庭必录”的要求,通过南京审判网推送网络庭审直播案件482件;依法能够公开的裁判文书全部公开,裁判文书上网10128篇,上网率达96.43%。拓宽司法宣传渠道,开通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发布法治宣传信息1483条,与央视和省市区电视台制播法治节目182档,弘扬司法正能量。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深入企业、学校、社区开展法律服务活动105次,发放法律宣传资料8000多份;组织青年讲师团,向一万余名中小学生普及法律知识62场次。

方便群众参与诉讼。健全窗口、网络、热线“三位一体”的诉讼服务中心,落实集诉讼引导、立案审查、咨询解答、小额速裁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年均接待群众五万余人次,为群众提供面对面服务。全面落实立案登记制,对依法应当受理的案件,坚持“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强化网上诉讼服务功能,群众通过电脑客户端、自助立案等系统可以进行网上立案、网上证据交换、网上咨询、网上缴费等诉讼活动,五年来共网上立案3225件;开通12368司法服务热线,兼具查询、联系、投诉等功能,为群众提供“线对线”的服务,共办理来电2770件次。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为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减免诉讼费150.21万元,为刑事被害人、困难申请执行人发放司法救助资金175.35万元。

三、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在提升司法公信上争取新作为

全院努力破解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积极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落实司法责任制。以审判权为核心,贯彻“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的要求,改革裁判文书审签流程,规范院庭长审判管理权行使方式,明确主审法官审判案件不受任何非法干预等权力,同时承担案件的相应责任和义务。保障主审法官、合议庭独立行使审判权,除重大、疑难、复杂案件需提交审委会讨论决定外,所有案件均由主审法官和合议庭自行定案。健全完善院庭长办案常态化机制,使优质审判资源重回审判一线,发挥示范带头作用。2016年,院庭长及非一线审判部门负责人共办结案件4802件,占结案总数的53.55%,同比提高45.52%

稳妥推进人员分类管理。在区委领导和上级法院指导下,在对人员和案件情况进行摸底的基础上,稳妥地开展了司法改革过渡期首批法官入额遴选工作。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严格遴选程序,针对不同法官的实际情况,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确保人员队伍思想稳定。经省法院批复,全院首批入额法官29人,既实现了改革任务圆满完成的目标,又确保了审判工作平稳推进。员额制改革后,法院工作人员分为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三大类,员额法官与一定数量的审判辅助人员共同组成审判工作团队,作为独任制、合议制审判组织的载体,实现审判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有力推动案件质量和效率的新提升。

加强信息化建设。依托信息化技术,运用审判流程管理平台,大力推行网上办案、办公,审判管理实现科学化、规范化。通过审判流程管理平台的数据集成功能,实现对立案、开庭、合议、结案、送达、归档等各个审判流程节点的实时监控,共评查案件465件,五年来无重大瑕疵案件、无超审限案件。重视网络建设和应用,加强机房建设,更新网络和安全设备,提升网络通信的稳定性,保障审判系统运行通畅。建成集指挥、查控、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执行工作快速反应指挥中心,将原先传统的审委会会议室改造成为语音控制、多媒体显示、计算机网络接入等系统有机结合的数字化审委会会议室,成为提高审判和执行质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积极推进简易案件速裁机制。在强化人权司法保障的前提下,自2016年开始实行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已受理177件,审结166件,占当年全部一审刑事案件审结数的9.93%,每件速裁案件平均庭审时间在10分钟,平均审理天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