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于贯彻执行《南京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情况的报告
区水务局局长 王瑞荣
2023年4月25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
根据议题安排,我受区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报告关于《南京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贯彻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条例》有关规划和建设情况
(一)强化制度约束和引领作用
编制印发了《南京市雨花台区水环境综合规划》《南京市雨花台区“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方案》《南京市雨花台区节水行动实施方案》《雨花台区开展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南京市雨花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2022—2035年)》和《南京市雨花台区“十四五”水务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鼓励节水、限制浪费的配套实施细则、管理办法和规范性文件,分析计算水资源供给、水环境容量等现状,针对水资源、水安全、水生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水安全保障规划、水生态与水景观规划等发展方向和具体对策,以健全的制度体系、完备的管理体制、灵活的运行机制来保障《条例》贯彻落实。
(二)节约用水事业纳入政绩考核
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水务抓总、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节水管理体制,2020年,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联席会议增加了节约用水职能,并调整机构名称为“南京市雨花台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和节约用水工作联席会议”,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细化责任分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2021年,在区水务局增设区节约用水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区节约用水的日常工作。坚持将节水作为成员单位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和“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成率”等涉水内容纳入区高质量考核。区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城镇供水管网改造、节水载体创建、节水技术改造和推广、节水宣传教育、节水科研创新、用水审计、再生水利用设施和公共节水设施的建设等,对创成市级节水载体的学校给予区级财政配套奖励。
(三)供水改造与节水减排
1. 全面提升城镇生活节水。我区作为主城区,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监管与查处等职能均在市级部门。2018年底前,配合市城建集团、水务集团完成辖区内老旧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任务,共计完成33个小区的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全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逐步降至9.37%。积极推广普及节水器具的使用,开展市售用水器具专项联合监督检查,全区公共场所和新建小区节水型器具普及率达100%;基于节水技术改造,持续开展节水型载体建设。全区公共机构共61家,已建成节水型单位61家,其中省级31家,建成率100%。公办中小学、幼儿园97所,已建成节水型学校29所,其中省级5家,建成率达30%。居民小区共177家,已建成节水型小区39家,建成率22%。
2. 重点实施工业节水控污。引导全区工业企业尤其重点用水企业实施节水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加强节水设备的投入,督促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定期对企业开展用水审计工作,充分挖掘工业节水潜力,强化再生水和雨水资源利用,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梅山钢铁公司水循环利用综合改造、管网改造和改进工艺提升水效降低成本3个项目,获市级节水项目优秀案例,被评为第三批“江苏省水效领跑者”。全区9家重点用水企业创建成为节水型企业,建成率69.2%。
3. 强化节水“三同时”管理。印发《关于转发南京市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办法的通知》(雨水资联办〔2022〕4号),按照节水“三同时”要求,借助区级联合会审平台,对申请立项项目的节水设施、雨水利用和水土保持等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区住建局对已建成项目的海绵城市(含雨水利用)设施进行验收。全区建筑面积2万m2以上的生产建设项目均同步建有雨水回收系统,收集雨水用于中央空调冷却循环、绿化喷灌等,通过贯彻低影响开发模式节约水资源。
二、供水管理和安全维护情况
我区辖区内虽无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但高度重视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工作,通过深入推进入河排口监管、黑臭河道整治、雨污分流以及河湖“三乱”整治等系列综合工程,保障临近我区的各饮用水源地安全。全区53条河道、129个小微水体纳入河长制管理,累计完成黑臭河道整治25条、水环境提升27条、小微水体整治27个。1个“国考”断面、2个“省考”和4个“市考”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考核目标。
三、节约用水管理情况
(一)严格计划用水管理
严格执行省、市计划用水管理有关规定,将所有自备水源用水户和年用水1万方以上的城镇非居民用水户全部纳入计划用水管理,配合南京市供水节水指导中心、南京市水资源管理中心、南京市长江河道管理处做好全区公共用水户和自备水源用水户的计划用水管理工作。全区407家用水户已纳入计划用水管理,其中公共供水用水户402家、自备水源用水户5家(区管2家),计划用水率达100%。
(二)加强节约用水监管
配合市供节水主管部门,建立和落实有利于节水的居民用水阶梯水价、非居民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差别化污水处理收费等水价体系,加强计划用水户每月取用水情况日常督查,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在全区开展用水现状调查摸底,定期开办“执行最新用水定额管理”宣贯培训班,在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审批、计划用水下达等水资源管理环节严格落实省、市最新用水定额标准,在节水载体创建、用水审计、水平衡测试、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工作中执行最新用水定额要求。建立健全辖区水务经理联络机制,加强用水单位水务经理动态管理和信息统计上报工作。
(三)推行非常规水源利用
贯彻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办法,指导监督雨水、工业废水等非常规水源的收集利用。在开展节水型载体建设时,将“尾水处理再利用装置用于绿化喷灌”等非常规水源利用作为考评重要内容,指导用水户因地制宜实施雨水收集项目。结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利用城南污水处理厂排放的达标尾水补给工农河与周边水系,日补水1.8万m³,全区再生水利用率达28%。
(四)注重节水宣传强化节水意识
建成南京科技馆省级节水教育基地,常态化开展节水科普宣传,发挥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创新和丰富宣传形式,积极打造“媒体宣传、活动宣传、文艺宣传、作品宣传”等具有雨花特色的宣传阵地,编创“滴滴清水润雨花”音乐快板;保护长江母亲河艺术沙画;开通节水教育“网上课堂”、“科技馆趣味实验课堂”;开展“节水护水,我有‘画’说”创意绘画征集和展示活动;制作发放各类水元素宣传品,打造节水护水主题宣传线下线上矩阵,进一步促进公众了解水情状况,树立节水观念,掌握节水方法,养成节水习惯,弘扬节水美德,参与节水实践,提升全民节水意识。
四、监督和管理情况
各职能部门对照《条例》规定,切实履行职责,完善监管体系,强化联动协作,形成供节水工作合力。
区水务局统筹全区节水规划编制、节水载体创建、计划用水管理、节水技术改造、节水器具普及、非常规水利用等工作;区发改委、行政审批局对政府投资的供节水项目实施计划管理,推进项目审批落地;区生态环境局开展水质监测预警和入河排口长效监管;区住建局对物业服务企业使用、维修、养护共用供水设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区交通局对供水管网建设项目,依法办理挖掘、占用城市道路审批手续;区卫健委开展生活饮用水和二次供水的卫生监督检查;区应急管理局综合协调供水应急预案衔接工作,协助处置重大供水突发事件;区市场监管局对结算水表等计量器具开展监督检查。
五、贯彻《条例》存在问题和建议
《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我区的城市供水节水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规范了行政主体的行为,也为广大市民参与和监督供水节水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在市、区各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区在贯彻落实《条例》,加强节约用水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上级要求和先进标准相比仍存在差距和提升空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管理力量需进一步加强。为加强全区节水管理和业务指导,2021年底在区水务局增挂了“区节约用水办公室”牌子,但无人员编配,业务管理力量仍较薄弱,在提高业务监管和行业执法能力上需进一步加强。二是部门协作需进一步加强。在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载体创建、节水“三同时”管理等方面,需要发改、住建、教育、行政审批等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协力抓好源头管理和过程监管。三是节水意识需进一步加强。近年来,虽突出抓了节水宣传,全民节水意识不断增强,但仍存在“丰水地区无需节水”、用水粗放和用水浪费等问题,需持续深入开展节水普法宣传教育。
下一步,将以此次人大调研指导为契机,对标找差补短板、精准发力抓落实、创新举措挖潜力,不断开创全区供水节水管理工作新局面,以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助力全区高质量发展!
以上报告如有不当之处,请主任、各位副主任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