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创新和全域高新承载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的报告

关于全面创新和全域高新承载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的报告

区科技局局长  夏风

2023629

  

主任、各位副主任:

根据议题安排,我受区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报告关于全面创新和全域高新承载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请予审议。

一、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雨花台区作为南京市建设中国软件名城的核心区、国家重要的软件产业和信息产业中心、中国最大的通讯软件产业研发基地,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华为、中兴、三星、亚信等为龙头的通信软件及运维服务产业集群;以浩鲸科技、富士通南大、诚迈科技、中新赛克等为引领的云计算大数据及信息安全产业集群;以运满满、希音科技、中软国际等为支柱的互联网产业集群;以亿嘉和、硅基智能、中科创达、华捷艾米等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及智能终端产业集群;以中兴光电子、国网智芯、泰治科技等为代表的芯片设计、测试、封装产业集群;以航天科工、统信软件、翼辉信息、润和软件等为先导的信创产业集群。建成了楚翘城、科创城、云密城、创业创新城和南京大数据产业基地四城一基地产业园区。2022年软件和信息产业继续领跑全省,全年实现软件业务收入2600亿元,占全市比重超35%,集聚涉软企业3700余家、软件从业人员33万人。

2017年获评区域类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以来6年获得4次国家督查激励。2023年聚焦两全两新、一等一流的建设目标,成功入选江苏省创新型示范区建设名单。

二、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情况

(一)创新能级跃升,产业转型升级明显加快

数字产业做大做强。全区实施产业链强链”“补链行动,发挥华为、中兴光电子、亚信安全等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构建完善鸿蒙操作系统、芯片设计测试、网络信息安全等产业链。主导产业稳中有进。持续提升软件产业能级,做大高端软件、互联网服务、大数据等产业规模,全面升级通信软件、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安全、人工智能、互联网服务、信创产业、芯片设计等数字产业集群;建成楚翘城、科创城、云密城、创业创新城和南京大数据产业基地四城一基地产业园区。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统筹软件谷、数字城核心区资源,围绕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轨道交通等重点领域打造特色园区,全力推进航天科工信创总部、京沪高铁产业园、软件谷总部经济园等载体建设,助推数字产业集聚。未来产业异军突起。瞄准量子信息、未来网络、元宇宙等前沿领域进行布局,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智慧医疗设备等产业,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建设全省数字经济创新中心,打造产业数字化硬实力

(二)创新基因活跃,产业创新主体明显壮大

高层次人才加速集聚。科学家集聚区成效初显,高端人才不断汇聚,集聚院士等国家级人才34人,总量居主城第一;引育省级人才222人、市级人才504人,获评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成全省首个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数字经济人才市场。科创企业矩阵壮大。坚持链式培育,建立覆盖企业生命周期的要素资源政策机制,深入实施“1+6”的产业政策,满足企业在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科技型中小企业市级入库2161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1007家,成为第一个千家高企的主城区。累计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3家,集聚独角兽瞪羚企业52家,区内上市企业总数15家,其中2020年至2022年间上市企业6家;拟上市培育库内企业超60家。

(三)创新链条完善,产业科技成果落地明显加速

重大创新平台加速推进。构建产学研用协同攻关体系,推动科创成果转化落地。现已建成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1个省级联合工程实验室等科技创新中心,推进玻纤院国防科技创新中心、亿嘉和特种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建设,推动梅钢片区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充分激活科技创新策源引擎。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依托国际国内知名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和人才团队,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合体等产学研联合体,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步伐加快。建成省级以上(含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8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家、院士工作站1家、外国专家工作室2家、工程研究中心1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家。2020年至2022年技术合同成交额总量324亿元,居全市主城第一;累计市级认定新型研发机构23家,专利申请量1260件;区内企业成功揭榜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A类战略产品重大创新项目3项,立项B类成果转化关键技术专题创新项目2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成效全市前列。科创载体孵育质效持续提升。构建起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孵育链条,全区各类载体73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7家,省级8家;国家级众创空间8家,省级15家。雨花科技创业中心作为国家级孵化器百强,成功孵化出希音和运满满2家超级独角兽企业,成就了一家孵化器、两只独角兽的典型案例。2021年雨花台区在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方面成效明显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四)创新生态优化,产业营商服务环境明显优化

政策服务更加精准。坚持按照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标准,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结合本区实际构建“1+6”的产业政策体系,从软件信息服务业、都市工业、商务商贸业等产业政策及创新、人才、金融等要素资源保障入手,不同维度的对科创企业进行扶持,充分惠及主导产业和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上线及时雨政策直达和民声直达平台,惠及企业7000余家次、直达资金近7亿元。深化放管服改革,政银合作缩短工作流程,设立0.5工作日办结和不见面审批制,可网办事项比例占全市第一。创新特色更加鲜明。持续开展科技创新周生根出访校地合作创新挑战赛等品牌活动,连续四年举办双创大赛,连续举办五届双创峰会,打造区域双创年度文化盛宴,每年举办人才发展峰会、创新合作论坛等各类专业化赛事活动50余场。服务体系不断创新。建成全市首个实体化企业合规教育基地,建设知识产权检察服务中心。至今,全区拥有发明专利授权395件、高维持年限发明专利(11年以上)683件,高价值发明专利2587件,成功创建省县级地区创新信用管理与服务试点区知识产权建设示范区产业生态融通发展。组建数字经济产业联盟,积极发挥紫金(南京)信创、软件谷集成电路等产业联盟作用,打造创新融通发展新格局。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紧紧围绕全面创新、全域高新目标定位,抢抓世界级数字经济名城建设的关键机遇期,在新动力提升、产业强链提质等方面下足功夫,做好文章,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1.抓好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加快推进数字转型。随着新经济、新业态、新趋势的不断发展,以人工智能为先导的新一轮产业革命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为雨花数字经济转型发展带来巨大机遇。我区应把握建设省创新型示范区这一契机,发挥软件产业优势,紧抓产业赛道,着力破解产业发展的结构性难题,引导产业向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技术方向拓展,同时积极探索都市工业发展新路径,构建软硬集合、双轮驱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2.抓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实施机遇,加快提升区域科创竞争力。雨花台区是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是长江南京段重要岸线和南京区域合作的重要交汇板块,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为雨花加快融入南京都市圈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我区应进一步提升区域资源整合能力,在区域系统创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保联值、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特色品牌。

3.抓好主导产业向数字化全面转型的战略机遇,加快提升科创能级。我区还存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缺乏、国家级创新平台数量偏少、创新体制机制仍有待优化等问题。作为江苏省发展数字经济的优势区、南京高素质数字产业人口聚集区,在资源要素集聚、功能品质提升、服务能级拓展等方面将迎来重大机遇。雨花台区应把握建设江苏省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契机,结合雨花优势,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打造成为江苏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策源地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能制造融合应用示范区,引导更多优质资源要素向雨花聚集。

以上报告如有不当之处,请主任、各位副主任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