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来,特别是 2015年 6月,中共中央转发《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后,各地狠抓人大基础建设,县区人大理论研究工作得到重视和加强,县区人大常委会相继设立了研究室(以下简称为县区人大研究室),配备了专业的工作人员,促进了县区人大理论研究工作,有效推动了县区人大工作的开展。笔者现结合县区实际,谈谈县区人大研究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县区人大研究室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县区人大研究室工作中存在着专业人员配备不够、理论研究深度不够、指导基层工作不够、发挥参谋作用不够等诸多突出问题,影响了县区人大研究室作用的发挥。
专业人员配备不够。县区人大研究室负责起草县区人大常委会重要文稿,形成调研报告,总结推广基层经验做法,开展对外宣传等工作。工作任务重要,工作性质特殊,没有专业人员是很难适应的。目前,县区人大研究室人员配备普遍不够专业。有的县区没有单独设立人大研究室,有的县区人大研究室挂靠在办公室,有的县区把一些年龄偏大的局长、主任、书记安排担任人大研究室主任。这部分年龄偏大的人员,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不够专业,文字功夫普遍欠缺。表现在:调查研究说套话、说外行话,研究分析问题不深刻不专业。
理论研究深度不够。县区人大理论研究不光是开展人大视察调研,还要对视察调研进行研判、研究、研习,要从深层次分析被调查研究单位的工作,要把问题和建议找得准,要把整改和督促措施制定得实。县区人大研究室理论研究深度普遍不够。有人认为在县区这一级,人大理论研究太虚太软,作用可有可无;有人认为研究室工作就是撰写工作调研报告或者撰写工作总结,不如县区人大专门委员会工作务实;有的县区把对外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当成了人大研究室工作的重点,把县区人大研究室当成了县区人大常委会的宣传部。
指导基层工作不够。县区人大研究室对新时期人大研究工作不够深入,不够透彻,对县乡人大情况及外地工作经验掌握不全面,不太善于发现县乡人大工作中的特色工作、亮点工作和经验做法并加以总结提炼。县区人大研究室指导县镇人大开展工作普遍不够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县区人大研究室工作人员身处基层一线,与群众和代表联系密切,对基层的情况感同身受,最有发言权,也最接地气。因此,县区人大研究室要多总结推广基层的经验做法,多借鉴外地的经验做法,要下大力气解决指导基层人大开展工作不够的问题。
发挥参谋作用不够。县区人大研究室是县区人大常委会和常委会领导的参谋助手,县区人大研究室工作人员要有敏锐的眼光、独到的视野和过硬的功夫,承担起县区人大常委会领导的高参作用。要及时为常委会领导和县乡开展工作提供政策理论支撑、典型经验参考和工作设想建议。县区人大研究室不仅仅只完成领导交办的具体工作任务,还要积极建言献策,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主张,要有主见,不是顺着领导思路走,沿着领导讲话办。
县区人大研究室工作的主要内容
县区人大研究室工作的内容很多,要重点做好新形势下宪法法律及中央文件精神的学习、人大理论研究、人大工作推广和本地外地成功经验借鉴等方面的工作。
组织好宪法法律及中央文件精神的学习理解。县区人大研究室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领会宪法及与人大工作相关的代表法、组织法等法律。县区人大研究室工作人员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转发的《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进一步发挥全国人大代表作用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解读好中央有关人大工作的文件精神,同时要结合县区工作实际搞好落实。
做好新形势下人大理论研究工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新形势赋予了县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新的责任。要加强人大制度的研究,自觉理解和宣传人大制度的优越性和时代特点,开展人大工作实践,积极探索人大工作创新。要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和人大代表事迹,县区人大研究室工作人员要积极适应新形势,调整新思路,创新新办法,作出新探索。
总结推广人大工作。县区承上启下,联系群众密切,县乡人大的经验做法有群众基础,有推广价值。县区人大研究室要对县乡人大的工作加以总结提炼,形成有特色、有可行性、有推广价值的经验进行推广,进而指导基层工作的开展。县区人大研究室可以编印工作简报,刊发调研文章。利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和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体,深层次,全方面宣传人大工作,宣传人大代表先进事迹。当前,特别要对县乡人大规范化建设和县乡人大代表履职尽责密切联系群众等方面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推广。
做好本地外地成功经验借鉴工作。县区人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依法对“一府两院”进行监督,依法任免国家工作人员,开展代表履职活动等工作。县区做好人大工作,基础工作要夯实,依法行使权力要坐实,开展活动要扎实。县区人大以往也都开展了许多工作,形成了许多常规做法,积累了一些经验,有的坚持多年,实践证明确实行之有效,群众欢迎,效果明显。本地的和外地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对于促进县乡人大工作有着指导作用,县区人大研究室也要结合实际加以借鉴。
县区人大研究室工作的实践创新
县区人大研究室要在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和外部环境等方面不断探索,适应新形势下人大研究室工作的实践创新。
注重在思想观念上创新。县区人大研究室要紧扣党委工作中心和县区人大常委会工作重心,在县区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下,不断解放思想,积极在思想观念上创新。当前,特别要高度关注群众生活改善、关心社会事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把研究的触角伸到最基层,触到群众的需求和愿望。人大工作程序性较强,常规工作多,但是人大工作不仅仅只是完成规定的动作,要在法律和中央文件的框架下,不断解放思想,实现思想观念上的创新。宪法确立了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宪法、与人大工作相关的选举法、代表法等法律及中央有关人大工作的文件是人大工作创新的理论根据。本地和外地落实法律及中央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开展人大工作并进行探索是人大工作创新的实践基础。人大工作创新的理论来源是宪法、相关法律及中央有关人大工作的文件精神,效果如何要从实践中来检验,从群众中来检验。
注重在工作方法上创新。县区人大研究室要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探讨工作方法。在立足县区实际开展工作的基础上,要多外出参观学习,开阔县区人大研究人员的视野。可以建立县区人大理论工作者联谊组织,定期组织视察调研活动。当前,特别要在提高人大依法履职水平和监督水平以及发挥人大组织和人大代表作用等方面进行探索。要脚踏实地,深入基层一线,不做表面文章,开展专题调查,开展座谈讨论,掌握最真实的第一手材料。要养成密切联系基层,密切联系群众,密切联系代表的优良传统,说真话,传民情,解民忧。
注重在外部环境上创新。县区人大研究室要单独设立,为县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承担理论研究、对外宣传和文字方面的工作。要抓好研究室人员配备,考虑到县区人大常委会编制,建议配有一名主任,一名副主任和一名科长。县区人大研究室主任年龄不宜太年轻,要有丰富的工作阅历,县区人大研究室副主任和科长要年轻,要有较强的文字功夫。县区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要关心人大研究室的工作和研究室人员的成长,改变县区人大研究室虚中更虚的传统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