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局长 褚堂琴
2017年9月14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报告关于我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情况,请予以审议。
近年来,我区紧扣综合医改的要求,以“府院合作”为抓手,以“智慧医疗”为支撑,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突破口,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在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推行分级诊疗,重在“强基层”。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强力推动五项社会事业改革发展提升和“补民生短板”。在卫生领域,坚持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新建、改建、扩建区级医院和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提升。
2015年6月,雨花医院板桥新城院区开诊,新增业务用房面积近25000平方米,雨花医院形成“一个医院,两个院区”的发展格局。
2015年8月,新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诊,经过三期扩容装修,面积将达4000多平方米,将形成以康复医疗、医养融合为主的鲜明特色。
2015年10月,岱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诊,总面积达6500多平方米,与市中医院、市口腔医院等开展深入合作,针灸推拿科、口腔科、康复医学科等已初具规模。
2016年2月,新赛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中医康复科、临终关怀科等科室特色明显,同时建成了南京和怡老年照护中心,探索形成的医养融合新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今年8月28日,新铁心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面积达7500多平方米,新中心添置了CT、全景牙片机、C臂机等医疗设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该中心去年10月被评为“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年8月又被授予南京市唯一的“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二)持续提升基层综合服务能力
实施分级诊疗制度,要做到基层首诊,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是前提。一直以来,我区致力于依托“府院合作”,充分引入、承载“三甲”医院技术力量,加快专科及团队发展,加强卫技人员队伍建设,持续提升基层综合服务能力。
1、全面推进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区委区政府出台《雨花台区关于以“府院合作”为抓手 加快建设全市一流的健康服务强区的实施意见》,区政府与市第一医院签署“府院合作”共建紧密型医联体协议,每年安排2500万元专项资金推动医联体、特色科室、“智慧医疗”等重点项目建设。2015年以来,建成并规范运行市第一医院骨科雨花诊疗中心、市中医院岱山诊疗中心等15个医联体。通过引进、培育、整合、放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雨花的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三甲”医院的健康服务。
2、加快推进重点专科和特色科室建设。坚持“补短板”与“建高地”相结合,突出解决能力不足问题。以雨花医院创“二甲”为抓手,不断加强“大专科”建设,加快推进骨科、消化科等重点专科建设。2015年以来,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色科室建设为契机,成功创建慢性疼痛康复科等14个市级基层医疗机构特色科室,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有市级基层医疗机构特色科室的目标。同时,大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不断加强中医肛肠等15个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去年5月顺利通过“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今年8月,我区又顺利通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
3、切实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以“求才若渴”的心态,坚持“人才至上”的理念,每年认真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招聘工作,实施“卫技人员素质提升”行动,完善人才考核奖励机制;卫生技术人员队伍明显壮大。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卫技人员较三年前增长42.58%,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较三年前增长144.12%,并且遴选产生18名省、市级基层骨干人才。
(三)创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在深化综合医改进程中,我区以全省“三个一”工程试点为契机,先行先试,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
1、探索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联盟。全区共组建37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并依据服务范围将全区划为56个责任片区,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同时,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联盟”模式,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与一个“三甲”医院共同组建成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联盟”,实行专科医师、全科医生、医生助理的“三医”共管;服务联盟模式得到了《新闻联播》的报道和宣传。
2、突出抓好精准签约服务。面向不同类别人群,提供针对性健康管理服务。对社区一般人群,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进行生活方式、饮食搭配、中医体质辨识等指导,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对社区高危人群,通过健康筛查等方式推进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患病人群,在疾病诊治及管理上提供有针对性的医疗护理服务;对疾病恢复期和残疾人群,开展有计划的康复训练指导和必要的医疗护理等服务。截至目前,全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达12.47万人,签约率28.6%;重点人群签约、续约人数达7.66万人,签约率53.4%。
3、持续推进个性化签约服务。正在研究出台《雨花台区家庭医生个性化签约服务指导意见》,明确个性化签约服务重点,并配套17种“个性化服务包”。鼓励、引导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提供个性化签约服务,在符合家庭诊疗服务相关规定和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拓展服务项目,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并且探索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融合,对不同分类人群提供防治结合、持续有效的个性化“套餐”服务。
(四)全面推进“智慧医疗”项目建设
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是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有力支撑。我区着力加强“智慧医疗”项目建设,不断促进信息化在推动优质资源共享、转变服务模式、改善服务体验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1、完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成省定三级标准的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区域内各联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据的交换和集中存储;以区级平台为枢纽,实现区域内检验检查结果共享,促进基层业务系统互联互通。
2、推进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建成区域心电会诊中心、区域影像诊断中心和区域临床检验中心等“三大中心”,实现医疗卫生服务数据集中存储、疑难病例实时会诊,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雨花医院的诊疗水平真正达到同质化要求,为推进分级诊疗提供技术支撑。
3、拓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岱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市中医院合作,探索实施“互联网+中医药”服务;雨花医院与市第一医院合作,探索实施“互联网+临床检验”服务;赛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浙江乌镇“互联网医院”对接,设置远程会诊中心。全区试点应用“社区580”、“益健康”等家庭医生管理系统,开展家庭医生电子签约和差异化管理,极大延伸了医疗服务的触角,实现医疗资源充分共享。
二、主要工作成效
近年来,我区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与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基层门诊量稳步上升。全区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人次从医改前(2014年底)的106.4万增加到2016年的145.5万,年均增长17%以上。社区医院不再门庭冷落,为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格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患者医疗费明显下降。患者在基层首诊,无论检查费、治疗费、住院费都明显低于三级医院,常见病诊疗费比三级医院减少50%左右;同时,个性化签约患者还可享受挂号费、部分检查治疗费减免等优惠;此外,家庭医生的精确导医还能让患者看病少走弯路,省时、省力、又省钱。
(三)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家庭医生对签约居民的健康状况、用药情况等都比较熟悉,社区群众80%以上的常见病在“家门口”都能得到较好的治疗,居民对健康服务的获得感明显增强。据统计,社区群众满意度已由医改前的81.3%提高到96.1%。
(四)社会影响力逐渐扩大。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南京日报》、南京电视台新闻综合等国家、省、市多家媒体对我区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化建设等工作进行了报道;中央改革办、国务院督查组、国家卫计委等相关领导以及数十批次国内外、省内外、市内外医学专家、同行相继视察了我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等工作,均给予充分肯定。信息化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一些工作经验在全省基层卫生工作会议、华东六省一市基层卫生改革与发展论坛、苏南基层卫生发展论坛上作交流发言。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优质医疗资源相对缺乏。我区没有“二甲”以上综合医院,仅有雨花医院一家公立综合医疗机构,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相对缺乏。目前雨花医院技术力量比较薄弱,不足以支撑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一个医院、两个院区”的格局导致管理成本、管理难度明显加大,不利于人才、设备等资源优势的集中;另外,雨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尚未剥离,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雨花医院的提升和发展。
(二)医联体建设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在我区,推进医联体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借助省、市优质医疗资源,快速提升区域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早日建成“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而目前,虽然我区已探索建立了多个医联体,但运行状况和管理水平还参差不齐,另外还缺乏更加深入可行的制度保障,医联体建设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
(三)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难度较大。一方面,高层次人才以及影像、儿科等稀缺专业人才引进、招聘的难度较大;另一方面,雨花医院采取编制备案管理的方式招聘专业技术人员,招聘的难度明显增加。目前,我区还未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
四、下一阶段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雨花医院、岱山、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关基建工作;加快区公共卫生中心建设,并推进区妇幼保健所升级改造;配合雨花街道加快推进雨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并尽快完成雨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雨花医院的剥离。
(二)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深化“府院合作”,加强区域医疗联合体的规范建设和高效运行;加快推进雨花医院创“二甲”,推动全区消毒供应中心、区域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等区内优质资源高效利用;在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2-4个市级特色科室,在全区建成1-2个省级特色科室;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考核、激励机制,努力提高副高级以上职称高层次人才比例,确保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拥有10名以上高层次人才,加快提升卫技人员的数量和质量。
(三)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品质。以全省基层卫生十强区创建为契机,不断增强社区卫生服务品质,努力将铁心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典型和样板;积极争创第二批江苏省优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确保各项考核指标继续保持全市领先;着力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品质,全面推开个性化签约服务工作。
(四)进一步推进“智慧医疗”项目建设。完善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推动医联体内医疗机构信息互联互通;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信息标准化、一体化、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远程医疗建设;提高卫生计生监管信息化水平;扩大“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加强医养融合、居家养老等健康服务信息化建设;以省卫计委“促进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融合”项目试点为抓手,逐步向公众开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推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务实应用。
以上报告如有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