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区卫计局局长 褚堂琴
2016年4月29日
尊敬的杨主任、各位副主任:
非常感谢区人大常委会一直以来对我区卫生计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受区政府委托,现将雨花医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雨花医院的基本情况
雨花医院的前身是雨花乡卫生院,几经更名为雨花乡中心卫生院、雨花镇中心卫生院、雨花台区中医院、雨花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增挂宁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京市红十字博爱医院和南京市城南惠民医院牌子)。2011年,在新一轮医改中,雨花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全区唯一的区级医院,被更名为南京市雨花医院(增挂雨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京市红十字博爱医院和南京市城南惠民医院牌子)。2013年8月30日,区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将板桥新城新建的医院与雨花医院合并,形成雨花医院“一个医院、两个院区”的格局,为加快创建“二甲”医院打下坚实基础。
雨花医院普德院区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设置床位100张。目前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45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1名。雨花医院板桥新城院区于去年6月29日开诊运行,建筑面积为22548平方米,设置床位170张。通过分流、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配备人员95人,其中卫技人员81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4人)。目前,两个院区能够基本满足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二、创建工作推进情况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区卫计局将创建工作作为当前卫生计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雨花医院也切实增强了主人翁意识,进一步细化创建工作计划和方案,让每位职工都明确创建工作目标,了解工作标准和各项制度,真正做到“全面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
(二)稳妥推进机构剥离
按照医改和评审工作要求,在紧扣工作原则、尊重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实行双向选择,圆满完成了雨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雨花医院人员分流、剥离工作。同时,进一步明确了雨花医院科室发展方向,制定了相关岗位职责,完善了医院管理体系,为推进雨花医院“轻装上阵”迈开了重要一步。
(三)加快推进科室设置
雨花医院成立了科教科,全面推进科室建设工作。普德院区现开设有急诊科、内科等20个普通门诊以及内分泌科、骨伤科、乳腺外科等3个专家门诊。与省人民医院合作开办了神经内科病区,与市第一医院合作成立了“南京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中心雨花分中心”。板桥新城院区目前设有临床科室12个、医技科室6个、综合病区1个。引进内科、外科、急诊科等专家,组建成立了“南京市120急救中心雨花医院分站”、消化科、骨科、普外科等医疗团队。
(四)加大队伍建设力度
坚持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从2014年筹备开诊板桥新城院区至今,雨花医院共招聘专业技术人员43名,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6名。今年,还将继续招聘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并创新采用编制备案管理的方式解决人员编制严重不足的问题。
(五)持续提升技术内涵
去年7月,开展了首例“右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今年4月,又开展了首例“乳癌手术”;同时,增设了消化镜下治疗囊肿、小针刀治疗骨伤等多个项目。今年向市、区申报了一项学术课题;两年来在国家、省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7篇,综合能力正在稳步提升。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运行机制存在不足
目前,虽然完成了雨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雨花医院人员的分流与剥离,但由于雨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尚未确定,分流后人员仍在原岗位工作,因此,在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些都将影响到雨花医院全面、有序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二级综合医院管理、“二甲”医院创建等工作。
(二)卫技人员严重缺乏
根据省人社厅、原卫生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苏人社R通(2009)170号)文件精神:(1)二级医院病床与在册工作人员之比为1:1.4-1:1.6。目前雨花医院共有床位数270张,按1:1.5计算,在册工作人员编制应为405名。(2)医院床位数与日门诊量之比按1:3计算,不符合1:3时,按每增减100人次,增减5人计算。2015年雨花医院平均日门诊量为1310人次,则应增加在册工作人员25名。因此,该院编制至少应为430名,而目前实有编制只有126名,实有人员179名(其中在编106名、合同用工63名、政府购岗10名),卫技人员严重缺乏。
(三)二级分科不够健全
全面推开二级分科是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雨花医院一级科室尚缺重症医学科、儿科、病理科、输血科(室)、临床营养科(室);二级科室只有普外科、骨科、消化科、神经内科等,没有达到内科、外科各至少有3个以上二级分科的要求。一方面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另一方面现有建筑空间不足,导致目前二级分科还不健全。
四、下一步创建工作设想
(一)创建思路
雨花医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的总体思路是:在剥离雨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础上,从雨花医院整体考虑,科学布局一、二级学科,规范运行板桥新城院区,提档升级普德院区,实行两个院区错位发展。对照《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瞄准医院功能任务、医院服务、患者安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医院管理、监测指标等七个方面357条标准与监测指标(其中核心条款33条),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在一级科目齐全、二级科目数量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服务项目、提升服务水平,解决好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部分急危重症病人就医问题。形成区域医疗中心,对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起到技术辐射、业务指导作用,确保综合实力达到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
(二)创建规划
就普德院区而言,将全面推进神经内科、普内科、普外科、康复医学科、中医科等相应学科建设,满足周边居民就医需求;加快建成健康体检中心、康复医学中心、影像诊断中心和中华名医馆“三中心一馆”,满足群众更高层次的健康需求。就板桥新城院区而言,在保障“小综合”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全面实施“院府合作”,主动对接、充分承载三甲医院优质资源,发展“大专科”,组建成立骨关节病诊疗中心、肾脏病治疗中心、口腔病诊疗中心、眼病诊疗中心、耳鼻喉疾病诊疗中心、消化(肿瘤)疾病诊疗中心等6-8个区域医疗联合体,不断提升人才吸引力、技术辐射力、办院影响力,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同时,组建影像、放免、临床检验中心、医学康复中心、健康体检中心、卫生信息中心等4个区域医疗技术协作联合体,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区域资源集约,提升雨花医院技术“龙头”辐射与带动水平。
(三)实施步骤
1、夯实基础阶段(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落实核心条款,重点完成医院标准设置,其中包括搭建人才梯队、建立与完善二级科室、确立重点科室等;健全医院管理机制,对照要求完善核心制度;制定并实施创建方案,建立创建工作台帐。
2、全面提升阶段(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按照能力建设标准、评审细则,进一步完善二级科室、建立重点科室。一般科室完成基本诊疗技术项目60%,重点科室完成基本诊疗技术项目70%。根据项目开展情况,配置相应设备,强化信息化建设,健全创建工作台帐。
3、通过评审阶段(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按要求完成所有创建内容,根据医院发展完成各类监测指标,对照标准进行自评;加快对自评不合格项目进行整改;邀请专家模拟评测;按流程申报“二甲”医院评审,并确保顺利通过。
(四)重点工作
1、着力提升服务能力。(1)健全科室设置。2016-2017年,补齐儿科、病理科等功能缺项;提升急诊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口腔科等服务弱项;增设骨科、普外科、泌尿外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心内科等二级科目。2018-2020年,补齐重症医学科、血液科等功能缺项;增设肾内科、肿瘤科、风湿免疫科等二级科目。(2)培育重点专科。重点发展骨科、消化(肿瘤)科、眼科、肾病科等专科,从2018年起,逐年申报市级重点专科达标验收,力争建成3个以上市级重点专科。(3)提升医教研学术水平。制定医教研工作规划,5年内申报省市科研课题3项以上,并积极申报成为一所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
2、持续加强队伍建设。(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根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江苏省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逐年引进、招录医、药、护、技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争取5年内,再引进30名左右高层次人才。(2)全面提升业务水平。坚持把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结合起来,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临床骨干和管理人才。同时,加强对“本土专家”的培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全面推开岗位练兵和技能评比活动,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3)不断完善人才结构。建立人才培养与使用长效机制,鼓励职工进修深造,晋升晋级,尽快促进医院人员配备及人员结构达到“二甲”医院要求。注重储备一批专业技术过硬的年轻人才,解决结构性人才矛盾问题,努力打造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的人才梯队。
3、全面提高管理水平。(1)增强职工质量意识。坚持重质量、重安全、重管理的原则,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作为通过评审的根本保障和主要内容,动员、鼓励医务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为广大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2)改善医疗服务品质。优化服务流程,加大便民服务工作力度;规范诊疗活动,加强医疗文书管理;推进临床路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并减少不合理费用增长;畅通投诉与建议渠道,完善医患纠纷调解机制,不断提高服务对象的感受度和满意度。(3)强化医德医风建设。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医德医风考核,建立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核档案,将考核结果与晋升晋职、评先评优、绩效分配直接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全面加强行风建设,开展回扣红包、大处方、服务收费专项整治活动,坚决遏制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以上报告如有不当之处,敬请主任、各位副主任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