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区民政局局长 宋海红
2017年11月
主任、各位副主任: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报告关于我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请予以审议。
近年来,在区人大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我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跃上新台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全区养老工作基本情况
截至2016年底,全区60岁以上户籍老龄人口为5.5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9.8%;60岁以上常住老龄人口数量为6.76万,占常住总人口的13%。目前,我区老年人口以年均4-5%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全区老年人口将增长到8万人,占全区户籍总人口的20%。
我区老龄化问题具有3个主要特征:一是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二是预期寿命长;三是空巢化加剧,失能、半失能老人增幅快。
二、2017年养老载体建设全面推进
近年来,雨花养老工作始终坚持围绕落实好党和政府惠老政策托底保障职责,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坚持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运作,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突出抓好居家养老、医养融合、组织培训等关键环节,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医养融合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具有雨花特色的养老服务品牌,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智慧养老初建成效
为进一步推进智慧养老工作,年初我局在公益众创空间内建立了一个区级智慧养老信息中心,平台与市12349系统对接,拥有座席4个,专业工作人员5人,各种专业服务人员及社工共计 130多人,加盟服务商20 家,通过热线电话、网络平台、电子呼叫器、老人定位手机等方式,整合线上线下服务的信息流和实体社会组织,为居民提供家政、维修、养老、医疗、信息咨询等上门服务。同时,对为老组织提供的服务进行引导规范和管理监督。下一步我们将对平台的科学评估、呼叫服务、落地服务、定位和监督、对接共享等6大功能进一步的优化,力争将信息平台建成为我区养老服务的运行枢纽中心、集成中心、监管中心及指挥中心,让更多的雨花老人享受到“互联网+智慧养老”的全方位服务。
(二)居家养老服务快速发展
不断扩大服务需求,大力推进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目前,全区59个社区都建成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全覆盖,创办有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中心厨房、助餐点等小型分散、就近就便、服务多样的为老服务场所,其中主城区域已基本形成了10-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半径。2017年新建4个省级日间照料中心,1个市5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个市4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9个市3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个街道级中心厨房,10个社区助餐点。同时,整合现有3A级以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周边医疗资源推进养护型社区居家照料中心建设,引导专业护理服务进家庭,今年力争建成19个医护型社区综合居家护理中心。
(三)养老载体建设全面推进
养老服务载体建设不断加强,我区已建成养老机构18个,其中公办1家,民营17家,民营率94%,核定床位1728张(护理型床位1284张)。今年新增养老机构2家,分别是和怡老年照护中心和九如城失能康复中心,新增床位200张。同时,今年我区分别有2家养老机构(瑞海博老年康复中心、南山园护理院)被市局评为4A级养老机构,4家养老机构(雨花新村敬老康复护理院、中船绿洲养老康复中心、梅山老年公寓、宁南温馨老年公寓)被市局评为3A级养老机构。至此,我区已全面实现高中低档配置齐全,覆盖城乡的机构养老新格局。
(四)为老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一是落实养老保障水平。今年8月下旬,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宁政发﹝2017﹞150号),对农村“五保”和城市“三无”老人供养标准提高到低保标准的1.3-2倍不等,目前我局正在抓紧时间对特困供养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认定工作,力争本月底完成全区所有特困人员的认定以及第一批供养资金的发放工作。落实尊老金制度,向全区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每人每月50元~600元不等尊老金,2017年全区8022名80周岁以上老人共发放尊老金520万元。继续开展“福彩助老”活动,为全区社区、养老机构免费订阅《老年周报》2000份。
二是不断扩大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范围。继续降低门槛、提高标准,扩大范围、拓展服务,创新模式、完善功能,为全区60岁以上特困老人安装紧急呼叫器5157台,为585名高龄、独居、特困、空巢老人提供政府购买的每月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