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民声 解民忧 暖民心——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人大工委通过“代表接待日”活动全力助推西善民生改善

作者:时间:2017-04-17点击:328

  西善桥街道位于雨花台区西部,东临雨花科技园核心区,北接河西新城CBD,西连雨花经济开发区和板桥新城,南倚岱山眺望长江,绕城、宁马、宁芜公路和皖赣铁路穿境而过,面积17平方里,总人口8.25万人。街道辖区内岱山片区、西善花苑等保障房小区集中,困难居民较多。自2015起街道人工委紧紧围绕街道党工委的中心工作以促民生改善为重点,将“代表接待日”与街道民生走访活动相结合,组织区人大代表与街道机关干部深入社区,听民声、解民忧、暖民心。
  一是突出“重点走访”和“全面覆盖”相结合,梳理改善民生问题菜单
  由于街道辖区内岱山片区、西善花苑等保障房小区集中,困难群众较多,此类群众的问题诉求往往较为尖锐突出,所以街道人大工委将全街道1143户低保家庭、残疾人、独居孤寡老人、困境儿童等六类困难群众纳入重点走访范围。对重点人群提出的问题诉求进行汇总分析,梳理出公共保姆、配餐服务、残疾人就业、公共活动空间打造等反映集中的共性问题,主动邀请有群众威望、民间智慧的居民骨干召开座谈会,共同商议解决此类问题的可行性、成效性。
  同时,由点及面将走访范围向普通群众逐步覆盖,实行“1+1+1”走访模式,即1名区人大代表、1名街道科室干部、1名社区干部建立走访工作组。通过入户走访,强化代表和普通群众的沟通联系、交流互动,通过“邻里资本”和“人文西善”政务微博,向辖区居民晒出为民办实事清单,征集群众意见,更广泛地收集社情民意。

  二是突出“入户问询”和“摆摊设点”相结合,多种形式开展“选民接待日”活动
  在“选民接待日”活动开展中,街道人大工委将19名人大代表,分入街道的7个民生工作组,与街道、社区干部一起利用双休日在街道42处市民广场“摆摊设点”搜集问题。目前整个街道已累计开展广场接待活动6场、困难群体分类专场座谈会6场等常态化活动,累计征求到城建城管、物业管理、民生改善等问题建议500多条,办结率100%,满意率90%以上,切实把问题发现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
  为确保“代表接待日”工作的顺利开展,街道人大工委充分发挥代表们的主观能动性,走访前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进度,开展专题培训,帮助代表们熟悉掌握走访流程、访谈要领和政策法规。分组制定时间进度表和人员分工表,定期梳理问题清单,协调科室、社区会商会办。
  在“代表接待日”活动中搜集到的问题点,能当场答复的由科室和社区陪同人员按照政策规定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认真记录,提交街道相关科室会办,着力突破科室与社区、科室与科室之间的“瓶颈”,形成大资源整合、多部门参与、上下级联动的代表接待走访格局。
  三是突出“收集民意”和“解决问题”相结合,将改善民生工作落到实处
  针对“代表接待日”活动开展中收集的问题诉求,街道人大工委积极向街道办事处建言献策。在街道党工委的高度重视下,西善桥街道率先在全市街道层面出台《关于调整和完善街道城乡困难群众帮扶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救助办法”),制定了包括生活、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方面长效化帮扶举措,将困难群众的帮扶制度化、规范化。2016年度街道根据“救助办法”筹措发放各类救助、关爱基金159.8万元,其中大病救助180人次、26.6万元,临时救助144人次、29.5万元,慢病救助357人次、43.6万元,帮助上千家庭和个人渡过难关。此外,街道推行“政府+企业+社会力量”的模式,投入资金460余万元建成9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借助“新西善慈善基金会”支出项目运作和帮困经费74万元,持续为老弱病小提供项目化志愿服务。特别是针对走访中发现的岱山片区26名尿毒症患者群体,协同区卫计局在西善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设血液透析仪器,彻底解决这一群体的医疗卫生诉求。
  随着“选民接待日”活动的持续开展,代表们的履职热情不断高涨,收集社情民意的积极性不断提升,从而进一步推进街道民生工作不断改善,使西善桥老百姓的获得感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