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区政府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情况开展代表网议的情况说明

作者:时间:2022-06-07点击:452

关于对区政府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情况开展代表网议的情况说明

区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工委

2022531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方案以及2022年代表网议工作计划的安排,429日以来,组织全区人大代表对该议题开展了代表网议。截止目前,共收到代表网议142条,参与网议代表共118名。为协助做好本项议题的审议,现将代表建议情况报告如下:

一、常态化推进长江岸线生态保护

26名代表就长江岸线生态保护提出意见建议,代表们一致认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水平、常态化地加以推进。

11名代表从加强顶层规划方面提出建议,指出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高水平推进长江岸线保护、文化传承与城乡发展、人居环境有机统一;要坚持保护和修复并重,进一步加强顶层规划和设计,有效衔接国家、省市有关政策法规,制定实施辖区长江岸线中长期保护和修复规划;推进目标要体现高、大、远,即推进目标标准要高,着眼长江两岸景色宜人,生态环境得到充分保护;应拟定常态化的保护措施,制定详细的修复计划表;要和国家双碳战略深度融合,在摸清雨花区碳排放总量和长江雨花段生态环境资源禀赋条件的基础上,多方联动,充分把现代成熟的碳减排技术运用到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中,实现雨花低碳绿色发展的目的;要进一步优化沿岸规划,将环境与生态保护纳入产业布局阶段,提前评估产业对长江环境影响并做好预案。

8名代表从落实责任主体、健全长效机制、抓重点任务推进方面提出建议,指出长江保护工作是一项持久、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的工作,应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主体,细化工作实施规划,关键是抓落实,抓难点问题,抓可持续保护工作推进等,期望上级部门能在政策、人力、经费等方面的给予支持;要长效推进,以健全的长效机制和完善的配套措施,不断巩固成果,持续推进落实;要坚持系统推进,从长江头到长江尾,从捕捞、运输到销售、餐饮,从做好渔民退捕安置保障到规范天然垂钓行为,保持监管定力、执法压力,形成保护合力,让长江焕发生机活力;要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加大宣传力度,落实责任主体,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治理;要加大投入,保障经费,开展常态治理。

7名代表从智慧化、科技化治理角度提出建议,指出长江沿岸线路长、环境复杂,治理过程中需要纳入更多的智慧治理元素,通过底层数据自动采集、取样分析、过程可视化监控等方式,实现长江治理的数字化、智慧化;要大胆尝试科技应用,带动区域经济同向发力;要遵循生态系统的自然科学规律,采取措施修复生态系统功能,使长江达到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停止人为破坏活动;要增强监管督查部门的工作能力,运用大数据场景化赋能提高监管效率;要切实提高、改善环保设备,依靠先进科技治理长江。

二、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绿色名片

19名代表就利用长江岸线资源,发展绿色产业方面提出意见建议。有代表强调,我区坐拥近9.6公里长江岸线,江河交汇的地理区位优势显著。自2000以来,沿江及腹地的各类规划基础扎实,有关街道、开发区一直在推动地区产城融合发展。在长江大保护、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引领下,我区应立足打造魅力独具的世界级江岸示范段,紧抓机遇,发挥禀赋,严格生态保护与资源优势利用相结合,串接河西鱼嘴-江豚广场-湿地公园-三桥门户-特色工业码头-三山矶历史节点-江岸景观等,融入南京长江文化公园总体规划,全面实现绿色生态带、转型发展带、人文景观带、严管示范带的愿景和定位。

9名代表就打造文旅产业新名片方面提出建议,指出南京作为六朝古都,长江文化的点很多,要通过寻找它的文化主线、文化脉络,把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人文的和自然的、江上的和岸上的、生活和生产的、文化和旅游的串起来,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走得近。更好地传承长江文化,让长江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建议加强长江及秦淮新河段无组织或超标排放情况整治,加快秦淮新河风光带建设;打造滨江最美雨花岸线,打造人文科学景观,增加体育,公园等硬件设施,把长江岸线作为名片推广出去;进一步挖掘雨花台区岸线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有雨花特色的最美岸线;深化沿岸特色生态品牌创建,长江生态环保的落脚点本就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在自然水土保持的基础上引入田园风光、露营野餐、日出日落等元素,营造诗意栖居的氛围,促进广大市民形成爱护家园、保护长江的共识。

5名代表就推动沿江企业绿色转型提出建议,指出目前我区沿江分布着较多工厂和企业,长江沿岸生态治理存在较大压力。要进一步加快绿色科技发展,进一步提升环保指标在考核中的地位,加大对企业和工厂环保设备更新、产业升级的资金扶持和政策激励,逐渐形成绿色循环的产业结构。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成功案例,探讨多元的沿江经济业态,以达到主动保护长江及环境的持续性和友好性;建议三山片区及早吸纳本区优质、环境友好的制造业;坚决落实长江大保护政策,加快培育和打造新型都市工业载体,推动沿江经济绿色转型。

5名代表就加强沿江基础设施建设,惠及群众、惠及民生方面提出建议,指出要立足绿色创新发展,恢复沿江湿地生态功能,让老百姓有足够的亲水空间,提升幸福指数;建议进一步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集文化、休闲、商业、生态等功能价值于一体的雨花特色黄金水岸,让更多市民享受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红利;加强科学谋划,在雨花岸线三山矶周边增设休闲,健身,娱乐设施;交通规划方面应更科学合理,方便市民出行,在锻炼,出游,消费等综合功能上下功夫。

三、加大执法力度,压实部门责任

29名代表就如何确保《长江保护法》有效实施提出建议,代表们指出,长江地质条件多样性和复杂性特点突出,2020年长江经济带发生地质灾害4901处,占全国总数的62.5%。长江雨花段同样存在存量增量问题交织的情况,生态系统短期内很难进入自我修复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标准的去严格执行长江保护法。

16名代表就加大《长江保护法》及相关法律的执法力度方面提出建议,要持续深化环保执法,切实加强司法保障,依法严惩破坏长江生态各类犯罪活动,让破坏长江生态环境者付出沉重代价;要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予以坚决、有力、有效的打击;加强长江岸线及相关河道的巡查管理,强化岸线巡查执法常态机制;取缔一切危害长江环境的企业和小作坊等污染源;依法打击非法采沙、捕鱼、排污、倾倒垃圾行为;执法部门要加强监管,对重点企业、重点点位开展常态化监测。

6名代表就落实部门责任,建立协作机制方面提出建议,指出《长江保护法》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法律,要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促进多部门合作、各司其职、共抓共管,促进公众广泛参与;相关部门应实事求是,正视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中央环保督查组反馈我区的30个问题清单中与《长江保护法》有关联的问题,应认真反思,坚决整改;要强化部门协调和目标考核,区长江办应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相关部门要加强责任担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把各部门的责任制落到实处,确保不再出现中央环保督查组指出的久拖未决的问题;进一步压实各部门单位责任,全面梳理长江保护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列出问题清单,逐一整改到位,强化督查、检查、考核,加强规划实施,突出水岸产业项目等重点方面,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常抓不懈;必须建立健全多方协调机制,统一指导、统筹协调长江保护工作,协调跨区跨部门相关事项,并定期不定期督促检查工作落实情况。

5名代表重点建议要落实好十年禁渔相关工作,指出长江“十年禁渔”是落实长江大保护的重要举措,必须确保取得实效。要令行禁止重拳出击,全面加大对非法捕鱼的打击整治力度,坚决打击非法捕捞行为;落实禁捕期禁止捕捞、垂钓的要求,由于长江面宽,线路长,港叉多,应昼夜加强对禁捕禁钓的巡查和对长江鱼类禁售禁食的检查,严格依法对违禁者进行处罚。

5名代表着重强调要注重长江沿岸排口整治,南京的雨污分流工程由于施工时间长、施工队伍杂、地下管网多,常有污水混入雨水排进长江。建议有关部门在汛期对雨污分流管网加强检查、巡查,发现污水混入雨水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避免污水甚至有毒有害的水流入长江;持续改善入江河流水质,注重长岸水道管理,避免通航船口污染;要进一步加强对排污企业和入江口的排污管理,加强执法检查,严肃处理各类违反规定的行为;进一步强化三水统筹,全面摸清长江岸线排污现状,狠抓源头治理和污染治理,依法从严惩处违法行为,确保长江所有入河排口100%达标。

四、开展普法宣传,营造社会共识

40名代表就进一步极大普法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共识,宣传雨花的长江保护治理工作成果等方面提出建议。代表们指出《长江保护法》已经实施一年多时间,但是在普通群众中的认知程度并不高。知法才能守法,相关部门、单位应在宣传上多下功夫,尽量避免群众因不知法而导致违法的情况发生。作为代表,更应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吃透吃准长江保护法精神实质,在个人能力范围内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工作,要把长江保护法的学习、宣传、教育作为普法的重要内容。

35名代表就丰富宣传长江保护法的形式、提升宣传效果提出建议,指出要深入广泛地宣传好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对长江流域经济发展、人居环境和社会进步的深远意义,宣传好这几年来取得的显著成果,让广大居民能更加理解中央保护长江政策的正确和英明,从而形成保护长江的人民力量。加强对长江管理,工作落实落地责任工作,做好宣传引导,提高全民对长江的保护意识;建议利用新媒体、短视频等方式加强《长江保护法》的有效宣传,主动走进小区开展宣传活动,倡议大家共同保护母亲河;加强宣传教育,在社会层面凝聚长江保护共创共享的群众力量,依托学校、社区、企业多点发力,加强宣传发动,采用宣传画、科普短剧等生动形象的方式开展宣传,提升长江保护意识;有关部门要切实担负普法责任,大力推动长江保护法有效贯彻实施,营造全社会尊法、守法、学法的良好氛围;建议采取普法到企业,到学校,到社区的方式,加大对《长江保护法》宣传力度;打造一批全长江岸线湿地景观公园等生态绿色或文化景观场地,让市民亲身体验长江大保护成果;要将《长江保护法》纳入各相关单位业务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高质量、高频度的宣讲和执法行为,使保护母亲河的理念深入人心;采取电视、报纸、公益广告、会议等多种形式开展长江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宣传工作,要做到舆论有声、电视有影、书本有字、家喻户晓,利用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开展长江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法律知识竞赛,开展好人好事的表彰,对违反《长江保护法》行为的曝光、处罚等等,形成全民共识,唤醒与提升全民保护长江的意识;积极开展学生对长江的环保教育,组织对长江岸线的植树公益活动。

16名代表就推动社会共治,形成共抓大保护合力提出建议,指出加强长江保护,全面推进各项环境治理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努力,并进行持之以恒的检查和治理;要注重政企合作,特别是文旅文化创意方面的合作,以及历史文化与工业文化融合与再造,推动政府执法与企业管理的互动与共振;要广泛动员宣传长江沿线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管理保护,从而形成合力,联动共治;全面动员各阶层参与,提升保护意识,打造利于生态环境,利于人民利益的长江经济;发挥区现有的资源优势,做深入的研究、细致的探讨,积极听取多方面专家的意见,形成保护合力和共识。

五、对区人大长效开展法律实施情况监督的建议

11名代表进一步强调《长江保护法》在推动长江保护在高质量发展中起到了的重要作用,提出区人大常委会要在此次执法检查的基础上,推动长效监督,抓好回头看,促进《长江保护法》普法宣传,进一步增强学法用法的责任感使命感,切实推动以法治力量保护好长江母亲河。代表们指出,人大负有监督法律实施的职责,要依法监督职能部门开展好长江保护法的宣传,督促各相关部门科学规划、系统治理、严格执法,发挥我区长江沿线生态保护的优势,让人民群众更好的享受锻炼,休闲,观光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