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人大创建“三色单”工作法促基层生态环境议事点建设

作者:时间:2023-07-03点击:10

 2022年7月,江北区孔浦街道成立了宁波市首批街道基层生态环境综合议事点。近一年来,在市、区人大常委会指导下,人大孔浦街道工委通过“三化一单”生态环境工作法,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和选民在促进生态环保上的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生态环境议事员聘任仪式.jpg

报告有“干货”,问评有“辣味”,议事有“内核”

 听取生态环境报告做到“三个紧抓”。每年组织人大代表和居民议事员听取办事处关于生态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并提出审议意见。紧抓报告质量。专题报告突出年度生态环境整治重点任务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讲成绩实事求是、讲问题直截了当、讲举措务求实效,确保代表能“听得懂”。紧抓会前调研。组织代表在听取报告前深入一线开展视察调研,摸清辖区环境状况,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做到问出“辣味”,评出“压力”。紧抓会后办理。听取报告后开展分组讨论提出意见建议,交街道办事处办理。会后在街道官网公示报告情况,街道办事处于一个月内反馈答复意见建议。环保责任级级落实,环保压力层层传递,监督实效不断增强。辖区空气质量持续向好,空气细颗粒物同比下降10.7%,空气质量创近3年来最好水平,河长巡河率及问题处置率均为100%。

视察监督议事做到“多方动员”。坚持每季度至少一次开展环境专题视察调研及议事活动,并创新形式发动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如,2022年6月开展了新楼盘环境视察调研直播活动,在视察结束后进行座谈并现场解答网友提问。9月,对北高教园区的雨污分流、垃圾分类、河道环境等进行视察,并特别邀请宁波大学的“00后”大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群体参与到生态环境议事活动中,深入体会践行人民民主。11月,开展老小区生态环境议事,并邀请生态环境专家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专题培训。

邀请环保专家开展生态环境议事培训.jpg

监督讲“时效”,夜聊重“实效”,联动见“成效”

生态议事员充分参与监督。发挥流动生态环境议事员居住在本地的优势,常态化开展河道巡查,定期开展河道督查,并通过随手拍形式,反映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转交街道职能科室,共发送照片近60张,提出相关意见建议30多条,有效遏制河道垃圾多、沿岸乱堆乱放等乱象。

代表夜聊协调矛盾纠纷。街道新建楼盘较多,在楼盘建设初期,组织周边社区居民和楼盘施工方,针对可能产生的噪音、扬尘污染等问题开展多次代表夜聊。如,通过夜聊,在建楼盘“滨涛府”工地安装了降尘喷雾设备、调整卸货点点位以减少噪音、优化污水管理举措,并持续接受街道、人大代表和群众的共同监督,居民均对处理结果十分满意。通过夜聊,我们还牵线在建工地和所在社区达成文明施工协议,开展结对共建,有效化解矛盾。

联动部门共推难题解决。在街道职能科室和区级部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餐饮油烟、工地扬尘、噪声污染等涉及生态环境工作时,邀请人大代表、居民议事员、选民代表共同参与。如,建业街餐饮油烟问题曾是困扰群众十余年的老大难问题。在集中整治过程中,街道人大代表多次参与到前期协调及后期联合执法中,并在整治完成后实施群众满意度测评。该项工作最终圆满完成,并得到区委主要领导批示。

代表视察宁大东河.jpg

“绿单”求快捷,“黄单”抓协调,“红单”必盯牢

  结合省市人大基层单元建设,对议事中反映的各类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网络反映件开展人大督办。探索形成“绿、黄、红”三色环境问题单交办制。“绿单”快速简易交办,即较易解决的问题由议事员交街道人大工委研判后,直接交给街道相关科室进行处理。“黄单”努力破难督办,即较难解决的问题报请街道主要领导或上报区人大协调解决。“红单”专人盯牢落实。即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落实专人“一对一”持续跟踪。如,将里夏新村无物业小区生态环境问题列入黄色交办单,向区人大申请民生小事专项资金开展绿化补种、周边河道清理等,小区环境得到全面提升,受到选民的高度肯定。同时,对生态环境相关投诉件的办理情况回头看,对办理效果不佳的及居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再次列入三色单,由代表进行督办。

相关链接

  孔浦街道基层生态环境综合议事点(规范化建设):内设议事协商、信息化系统运用、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功能区,并对活动计划、工作流程以及近几年街道生态环境议事相关工作成果进行上墙。建立生态环境议事队伍。确定街道生态环境议事员名单,包括:19名各领域的专家成员(噪声、水环境、土壤、固废等)、8名区级人大代表和5名居民议事员,并举办生态环境议事员聘任仪式。设立村社流动生态环境议事点。做好议事点和村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结合文章,扩大生态环境议事工作的知晓范围和覆盖面。以村社为单位,每个村社议事点设1名点长,3-4名议事员,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辖区生态环境情况,进一步搭建沟通桥梁,听取群众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