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区国有企业改革和运行管理情况报告

作者:时间:2023-08-11点击:10

2022年区国有企业改革和运行管理情况报告

区财政局局长、国资办主任  尹湘麟

2023727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我区2022年度国有企业改革及运行管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国有企业总体情况

202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雨花台区国资办全面深化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发展形成了一批颇具规模、支撑区域发展的国有企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完成。截至2022年末,全区国有企业资产总额535.36亿元,负债总额378.19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157.17亿元,期间实现营业收入23.62亿元,利润总额1.08亿元,净利润0.4亿元。

二、国企改革与国资监管情况

(一)区属国企改革取得突破进展。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作为理顺国企管理机制、推动雨花国企发展的重大契机,聚焦短板弱项加力攻坚,全面完成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8方面77项重点任务。持续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深入推进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研究出台《雨花台区区属国有企业改革方案》、《南京软件谷发展有限公司改革方案》,按照“1+5”布局,已完成组建设立区国资集团和雨建发公司、润雨公司、谷发展公司等4家区属国有企业,正在按照“一企一策”推进其他国企改革,区属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构建和理顺了区属国有企业党的领导机制、现代治理机制、监督管理机制、运营管理机制,通过制度示范、财务规范、风险防范,全区国有企业管理治理夯实了基础、迈上新台阶。

(二)国资监管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加强专业化监管,着力探索创新监管方式,完善规划投资、考核分配等监管工作,强化产权管理、财务监管等基础管理,健全以区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为核心的1+N管理制度体系,出台涵盖法人治理、投资融资、财务监督、产权管理、考核分配、国企党建等重点监管领域近30项配套制度文件和操作指引,汇编成册,指导示范。推进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理顺国企法人治理机制,指导区属国有企业健全完善“党建入章”“一肩挑”“前置清单”“三重一大”等制度。从市国资委外部董事库选聘外部董事6名,督促推动区属国企董事会实现“外大于内,配齐配强”。

(三)各类风险防控措施有力有效。开展国企财务规范管理、国企审计问题整改、民企挂靠国资问题等专项行动,加强企业内控合规、内审队伍建设,对27家监管企业实施年度社会审计,对4家涉改企业、5家重点企业由区审计局开展专项审计,组织76家国有、集体企业完成往来款项专项清查。实行出资人委派区属国企财务总监模式,提升企业财务规范和管理水平。持续抓好债务风险防控工作,压减企业法人数量,缩短管理链条,72家企业完成注销或改制。

(四)国有资产在线监管提质增效。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企业不动产开展全面清查,并以清查为契机,加强对全区不动产数据的收集和研判,完成区国有资产管理云平台建设,形成全区国有资产全景档案,实现不动产数字化监管。组织开展国有资产管理云平台专项培训,通过现场指导、现场答疑等方式全面提升资产管理效率,助力全区国有资产监管分析和风险预警。截至2022年末,全区国有、集体各类房产共5686处,建筑面积合计376.89万平方米,土地共352处,土地面积合计1864.19 万平方米。

(五)基金规范运作助力企业成长。受托开展区财政引导基金管理,开展基金绩效评价,维护政府出资权益,规范基金运营和管理。发挥双创基金政策效应,组织中兴飞流、泰治科技等7家企业参加省数字经济产业投资基金调研,推介天溯自动化等4家企业参与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路演。搭建融资平台,举办雨花台区“科创金融改革实验区”争创大会。截止2022年末,双创基金已认缴出资7.3亿元,撬动社会资本73.6亿元。

(六)国资国企党建工作全面发力。配齐配强国资监管力量,将国资办内设科室增加至3个。成立财政局(国资办)党委,新成立国资集团党支部,完成雨建发公司、润雨公司党支部组织隶属关系划转,指导区属国企开展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行国企党组织和行政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岗位设置,配合区委组织部选拔任用区管领导干部11人,国企干部队伍整体实力得到加强。组织实施国企“名校优生”选聘计划,招录12名知名高校优秀毕业生来我区区属国有企业就业发展,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国企干部队伍。

三、存在问题

一是企业盈利能力整体较弱。区国有企业的产业布局较为单一,以政府代建为主或主要围绕政府园区建设管理、城市设施管养等政府关联度高行业,部分企业业务大多属于重资产的基础设施,既有业务价值创造能力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存在资产规模大而盈利能力欠佳情况。财务管理基础偏弱,国有企业财务、内控岗位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二是国有资本布局还需优化。我区国有企业布局分散,企业业务同质化、范围重叠,缺乏规模效益,在街道仍然存在列入监管融资平台公司和较多运营低效企业,需要进行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对企业进行整合压降,推动优质资源向区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聚集。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聚焦做大做优做强,加大区属国企改革力度。

强化高质量发展导向,推动区国有企业从过去偏重规模和速度的粗放型增长加快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的集约型增长转变,立足区属国有企业发展格局,按照“打造新滨江、建设数字城”发展路径,“一企一策”研究雨花新滨江公司(筹)、雨花新城公司等企业股权架构及监管模式,持续深化区属国有企业改革。

(二)聚焦债务风险防范,全面优化国有经济布局。

坚持压减与发展统筹推进,根据全区企业法人五年压降方案,加大指导督促力度,通过整合撤并、清算注销、减资退股、公开转让等有效措施依法依规开展企业法人清理,持续推动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建立资金资产、预算核算于一体的财政监管体系,全面防范财务风险,提升资金资产管理质效。

(三)聚焦制度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国资监管能力。

全面履行职责,不断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制度体系,切实增强国资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健全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扎实开展区属国企负责人综合业绩考核,推动党建责任制和生产经营责任制有效联动。规范区属企业内设机构设置和招聘用工管理,建立企业员工职务职级晋升机制。健全完善企业内外部监管体系,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重大损失。

(四)聚焦国企主责主业,充分发挥国企支撑作用。

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区属国有企业成为我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国资集团企业管理、资产运营、融资服务作用,灵活运用金融工具为区属国有企业投融资提供引领和支撑;充分发挥软件谷公司作为软件谷综合发展运营平台作用,围绕数字城建设进一步增强产业载体建设、载体招商运营、资本运营管理等能力;支持引导雨建发公司积极拓展招标代理、工程监理、造价咨询等专项服务,全力提升建筑领域全过程服务能力,打造“雨建发”品牌;指导推动润雨公司进一步环卫保洁、设施管养、生态绿化等方面业务发展空间,打造城市设施管养综合服务公司。

(五)聚焦党的建设引领,统筹推进党企深度融合。

以打造国资党建品牌矩阵为契机,持续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引领作用,战略上“领航”,思想上“导航”,监管上“护航”,发展上“远航”,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不断健全企业党组织在决策、执行、监督等各环节的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不断优化干部、人才的育、选、管、用工作,为做大做优做强国有企业提供有力保障。立好做事规矩,规范工作程序,以钉钉子精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引领保障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以上报告如有不当之处,敬请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