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营商环境府院联动机制运作情况的报告
区人民法院院长 马虹
2024年5月30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代表区法院向本次会议报告营商环境府院联动机制运作有关情况,请予审议。
2021年以来,区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坚强领导、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始终深入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认真落实上级法院关于深化府院联动机制工作的各项要求,坚持把法院工作放在服务中心大局中审视、谋划和推进,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2起案件分别入选中国法院50件知识产权典型案件和最高法院高质量服务保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典型案例,12件案件被评为省、市法院典型案例,区法院被国家版权局评为2021年度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在全省2023年“办理破产”指标评价中,区法院系全市两家进入前二档的基层法院之一。
一是主动靠前聚合力,提升诉源治理“含金量”。探索实践“内行人管内行事,商人纠纷商人解”涉企纠纷化解模式,分别推动成立雨花台区货运行业、设备租赁行业人民调解工作站,法院靠前提供专业法律指导,帮助相关行业更高效化解纠结。指导行业协会发送涉企调解短信11000条,对应标的3560万元,成功追回1500余万元,追回率达到45%。充分发挥商会在涉企纠纷化解中政策熟、情况熟、关系熟优势,在区委统战部支持下,聘请数字企业联合会为特邀调解组织,前置调解商事纠纷,帮助商事主体最大限度实现互利共赢。积极对接南京仲裁办,共商进一步实现商事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多元解纷路径,畅通诉裁衔接渠道,探索建立“诉前调解+引导仲裁”解纷新模式,形成解纷合力,为市场主体事了人和提供更优法治服务。围绕劳动争议前端实质化解,区政府相关领导带队前往江宁区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处中心调研,合力推动矛盾纠纷前端化解。建立完善诉讼风险提示警示工作制度,针对涉企矛盾纠纷,发放“诉源治理·诉讼风险提示警示单”,引导当事人主动调和,推动矛盾纠纷诉前实质性化解,累计发放提示单386份,帮助企业通过非诉手段回款558万元,最大限度减轻双方诉累。完善涉企案件对接协作机制,在区委政法委领导下,会同区人社、司法等职能部门助力软件谷有效解决辖区高新技术企业欠薪问题,为110名员工发放被拖欠薪资363万余元。针对小微商户常见纠纷,选取弘阳家具博览中心作为试点,联合经开区管委会、公安分局、司法局,建立诉源治理工作站,就地实现“前置调解+司法确认”,促进矛盾快速化解。
二是系统思考谋发展,唱响知产保护“大合唱”。聚焦以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培育强劲动能,坚持最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立足主责主业,严厉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加大对 “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原始创新成果保护力度,审理的“抄袭‘第五个季节’广告、宣传知识产权侵权案”入选南京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例。立足扩大知产保护影响力,与市法院联合举办“知产‘宁’身边,数字看雨花”世界知识产权日主题宣传活动,线上浏览量超50万人次,积极助力营造良好知识产权发展保护氛围。牵头检察院、公安分局、发改委、司法局等17家单位,共同签署《“云密联盟”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合作备忘录》,建立跨部门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综合各部门职能优势,共织知产保护“屏障网”,为企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生态。注重发挥典型案例示范效应,联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检察院、知识产权局等单位召开知识产权相关主题新闻发布会4场,发布知产司法、行政保护典型案例,通报相关工作情况,引导社会提升尊重知识、保护产权法律意识。争取上级法院在知产案件办理等相关工作方面指导力度,积极参与上派下挂,市法院指派南京知产庭法官到我院挂职,强化经验交流与指导,促进知产保护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三是内外兼修添新能,按下破产处置“加速键”。持续贯彻落实《南京市雨花台区破产审判府院联动机制工作方案》,加强与政府部门在破产审判工作方面协作力度,合力推进企业破产工作高效开展。不断优化完善“执转破”工作机制,深入推进“执破融合”,通过债务重组、破产重整、破产和解等方式帮助涉困企业度过难关,审查企业破产申请180件,受理119件,审理的某科技公司破产清算案入选全市法院“执转破”十大典型案例。充分发挥破产挽救功能,组织召开破产管理人工作推进会,深入交流破产案件办理情况、破产案件办理效率提高方式、破产保障基金运用等内容,促进破产管理人依法高效履职。会同区税务局召开破产企业涉税处置联席会议,针对税收新政、社会保险费及司法处置债务人财产所涉税费征收等问题进行讨论磋商,进一步达成共识,共同建立破产企业涉税处置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在推动提高破产案件办理效率的同时,保障税收债权依法清收。争取区财政支持,发放破产基金70万元,推动62件破产案件快速高效审理,释放沉淀资金3.09亿元,安置职工44人,盘活土地房产10421平方米,挽回税收损失702万元,一批企业经清算有序退出市场,金陵橡胶厂、加豪混凝土等企业经重整获得新生。
四是能动司法促共赢,注入执行实效“强化剂”。深化“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行年”1+4专项行动,持续完善企业信用治理,建立企业被执行人信用保护及信用修复激励机制,加强对企业履行义务督促预警,通过发出“预罚款”“预拘留”“预纳入失信”通知书和“拒执犯罪风险告知书”,引导被执行企业主动申报财产、积极履行义务。为主动履行债务的被执行人出具证明书,2021年以来共为1666家失信企业修复信用。针对被执行人拒不履行行为,依法采取纳失措施,通过信用惩戒倒逼失信人及时履行相关义务,依法保护胜诉方合法权益。针对信誉良好但面临困境的企业,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坚决杜绝超范围、超标的查封、扣押、冻结财产,坚持比例原则,灵活采取“放水养鱼”“活封活扣”等柔性执行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不利影响,帮助企业在履行义务的同时度过难关。妥善处理虹悦城公司账户冻结事宜,维护87家关联小微企业合法权益,有效控制事态进一步扩大。积极推进终本出清工作,综合运用执转破、网络查控等多种手段,强化查人找物,定期清理终本案件。坚持失信必惩、拒执必打,开展打击拒执犯罪专项行动,向公安机关移送拒执犯罪案件30余件,全力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积极参与全区推进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采用强制措施与柔性执法相结合方式,充分借助各类大数据平台及基层网格力量,共同维护当事人胜诉权益。
五是普法宣传强互动,当好合规经营“引航员”。聚焦“两全两新”新雨花建设战略目标,联合区检察院出台服务保障“打造新滨江、建设数字城”14条司法举措,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保障。常态化开展“百名法官进企业”“百名企业家进法院”活动,积极参与全区“法治护航企业发展”专项行动,2023年以来,院领导带头走访辖区企业100余家,帮助企业防范风险、合规经营、依法维权。围绕企业关心关注的合规经营、知产保护、劳动争议等问题,开展专题普法讲座、培训指导10余场,助力企业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联合区委统战部、司法局、软件谷企业服务部举办“法护营商·多元解纷”主题沙龙,与辖区40余家企业同聚一堂,为企业现场提供合规经营专业法律指导,建立“雨花台区法治护航企业联系表”,常态化帮助辖区市场主体规范商事行为。做实“抓前端、治未病”,针对审判执行实务中发现的苗头性、共性问题,及时向企业及相关部门发送司法建议书,以司法建议“小切口”推动综合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回顾近年来的工作,区法院在推进营商环境府院联动机制运作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这离不开区委坚强领导、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区政府和区政协的关心支持。区人大常委会专门听取审议营商环境府院联动机制运作情况的报告,充分体现了区人大对营商环境优化和法院工作的高度重视。在此,我代表区法院表示衷心感谢!
与此同时,我们也深知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继续努力:一是联动保护的思想认识有待提升,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需要各部门协调配合,必须提升府院联动意识,形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合力;二是破产案件均衡结案率不高,破产相关工作机制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对破产管理人的指导力度有待提升,工作推进上需要注重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更多支持;三是劳动仲裁实质化解效果不够理想,前端实质解纷力度不够,部门间职责还需进一步明确,解纷能力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四是执行效果距人民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对拒执打击力度有待加强,在查人找物方面仍需进一步强化同社区协作。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区法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折不扣落实省、市、区委要求,为雨花台区实现“全面创新、全域高新”发展目标持续贡献司法力量。
一是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树立现代化思想观念,切实把法院工作置身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谋划推进,忠诚履行人民法院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的职责使命,积极延伸审判职能,主动融入社会综合治理,既“治已病”又“治未病”,在执法办案中坚持案结事了政通人和,注重矛盾实质性化解,以“如我在诉”意识推动实现多赢双赢共赢,以能动司法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二是进一步深化府院联动。强化同党委政府之间互动,努力建立常态化府院沟通联络机制和长效化协作机制,最大限度汇聚各部门职能优势,协同推进涉企纠纷诉源治理、知识产权保护、企业破产处置、涉企执行联动等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合力促进营商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三是进一步加强普法宣传。有效利用“双百”活动、“法治护航企业发展”行动、网格云享法庭等线上线下平台,及时把握企业司法需求,开展针对性普法宣传,帮助企业合规经营。打造“雨法益企行”工作品牌,充分发挥商事专家服务团、巡回审判、典型案例作用,在提升解纷效率同时,助力培育市场经济法治土壤。
四是始终坚持自觉接受监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向人大报告工作,虚心接受民主监督,通过邀请旁听庭审、见证执行、建议办理、新闻发布等多种方式,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将代表委员及广大群众的真知灼见转化为推动法院服务大局发展的工作实招,促进法院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以上报告如有不当之处,敬请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