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基层治理的生动画卷中,总有一些身影以初心为笔、以行动为墨,勾勒出温暖民生的动人线条。雨花经济开发区锦华新城社区书记、开发区议政代表莫荣明,便是这样一位深耕基层沃土、心系群众冷暖的践行者。任职以来,他始终将责任扛在肩上,把群众放在心间,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一件件惠民实事,书写着基层干部与议政代表的双重担当。
凝心聚力,做社区治理的“红色领头人”
作为锦华新城社区的“掌舵人”,莫荣明始终坚信党建是社区发展的“红色引擎”,持续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他积极推行“党建+网格化”治理模式,将社区精细划分为多个网格,为每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构建起“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级联动体系。通过定期召开网格党员议事会、群众恳谈会等形式,第一时间收集民声、回应诉求,让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实现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针对社区独居、空巢老人的照护难题,他创新推出“1+1+N”服务模式,即1名网格员结对1名志愿者,提供健康监测、事务代办等 N 项定制服务。联合社区医院为老人建立专属健康档案,组织网格员与志愿者定期上门探访,用细致服务织密“银发守护网”。为破解服务力量不足的困境,他牵头打造“多彩锦华 +・家” 志愿服务品牌,动员社区党员、居民骨干组建起“党员红”“医务白”“助老黄”“助残橙” 等6支志愿服务队,132名志愿者累计开展服务活动200余次,让爱心在社区持续传递。
倾情奉献,做群众身边的“贴心暖心人”
莫荣明深知,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更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全身心投入社区建设,誓将锦华新城打造成居民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锦华新城作为雨花经济开发区规模最大的安置房小区,承载着3600余户居民的日常生活。随着入住年限增长,小区设施老化问题逐渐凸显。莫荣明始终坚持“脚下沾有泥土,心中才有底气”,每周至少5天开展“行走社区”行动,手机里存着数百位居民的联系方式,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类民生诉求。
电梯安全是居民反映最强烈的痛点。锦华新城一期的67部电梯已“服役”超13年,时常出现吱呀异响、急停急坠甚至到站拒开门等问题,居民形容乘坐电梯“像一场微型冒险”。尽管日常保养从未间断,但故障率仍逐年上升,机械磨损与系统老化带来的安全隐患让莫荣明寝食难安。“电梯安全无小事,关乎每一户的生命财产安全。”任职期间,他陆续推动12台老旧电梯完成升级改造。“改造后电梯稳当多了,心里踏实!”居民罗阿姨的感叹道出了大伙的心声。2025年,他计划再推进6-8台电梯改造,用实际行动守护群众“上下安全”。
针对“楼道私装门、公共区堆物、电动车违规充电”三大治理顽疾,莫荣明实施精准攻坚。2024年以来,他对小区349扇楼道私装防盗门推行“三级拆解法”,即楼栋长带头自拆、网格员上门助拆、执法部门联合攻坚,最终实现100%拆除。同时,完成103处地面车棚监控与喷淋系统全覆盖,升级一期消防设施确保火灾报警系统正常运行,更新老旧监控探头并落实监控室持证上岗制度,从源头筑牢安全防线。他还组织3轮“文明楼栋”评比,将安全管理纳入评分标准,创新“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有偿反映”机制,动员全民参与治理,让隐患早发现、早消除。
为提升社区宜居度,莫荣明牵头对设施陈旧、功能单一的一期广场进行升级改造。他通过居民座谈会、入户走访等方式收集71条意见,梳理出健身、休闲、儿童娱乐等核心需求。经过3个月改造,广场新增健身器材区、儿童游乐区、休闲廊架与景观绿化,成为集多元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空间。如今,这里不仅是居民锻炼休闲的好去处,更成为社区邻里活动的主阵地,真正变成凝聚民心的“活力心脏”。
履职尽责,做民生福祉的“忠实守护者”
当选开发区议政代表后,莫荣明的目光始终聚焦百姓生活的“急难愁盼”,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建议推动改变。
2024年立秋后的一个傍晚,莫荣明在小区走访时,无意间听到几位老人闲聊:“要是有条像样的健身步道,咱们也能天天出来遛弯锻炼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次日,他立即召集网格员梳理居民休闲需求,召开楼栋长会议现场征集意见,调查发现超70%的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和带娃家庭,都迫切需要安全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
在开发区第一届第五次议政会上,他递交了《关于在锦华新城一、二期建设环形步道的建议》。为推动建议落地,他多次协调相关部门,最终确定利用小区外围绿化带及人行道,建设一条“8”字型健身步道,覆盖凤汇大道、龙藏大道、凤仪路及江大路沟段。施工期间,他时常到现场督查进度,居民们得知项目推进顺利,纷纷向他竖起大拇指。
2025年1月,全长1135米的彩色健身步道正式落成。如今,这条被绿荫环绕的步道配有防护隔离栏,成为居民休闲健身的“安全港湾”。“以前小区没合适的散步地,居民在周边马路散步已发生过三起碰撞事故。”莫荣明说,建步道不仅是满足健身需求,更想给居民一个安全的休闲空间。
日常走访中,他还发现建成超10年的一期小区,部分楼栋台阶破损、墙面油漆与门头瓷砖脱落,给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出行带来不便。在开发区第一届第六次议政代表大会上,他递交《关于锦华新城一期公共楼道墙面出新的建议》,获管委会认可后,立即带领社区工作人员用一周时间完成16栋楼的全面排查,梳理安全隐患并协调改造方案。
推进过程中,资金难题首当其冲。社区自筹资金有限,他多次前往开发区管委会,带着排查报告和居民诉求反复沟通,最终争取到改造资金。施工阶段,他组建“居民监督小组”邀请热心居民参与质量监督;遇进度滞后问题,主动约谈施工方明确节点与标准。在他的推动下,一期6个试点楼栋的楼道出新顺利完成。“2025年6月起,我们会对剩余10栋楼继续改造,争取9月前完工,让居民住得更安心。”莫荣明说。
“双脚离泥土越近,建议才越有力量。”莫荣明用最朴素的行走姿态,将居民的“急难愁盼”从巷道带到政策前端。在基层民主的土壤上,他以脚步为针、民声为线,缝合着政策与民生的缝隙。从健身步道的建成到楼道电梯的焕新,从广场改造到安全治理,每一个民生项目背后,都是他无数次协调沟通、攻坚克难的身影。他用实干诠释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誓言,成为连接政府与群众的坚实桥梁,让基层治理充满温度,让居民的幸福底色愈发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