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府关于“智慧医疗”惠民服务建设情况的报告

作者:时间:2019-06-03点击:1472

区政府关于智慧医疗惠民服务建设情况的报告


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褚堂琴

2019531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报告区政府智慧医疗惠民服务建设情况,请予审议。

近年来,雨花台区聚焦医改重点难点工作,以智慧医疗项目建设为抓手,利用信息技术放大医疗资源,创新办法举措,实现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区的经验做法先后在国家、省、市卫生健康系统有关会议上进行交流,一批国内外、省内外、市内外的领导、专家、同行先后到我区学习考察,《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国家卫健委《健康报》、江苏卫视、《新华日报》、《南京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

我区的智慧医疗项目建设在全市各区考核中,2017年位居第一,2018年位居第二。今年314日,我区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顺利通过国家专家组四级甲等现场测评,目前位列全市前列。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以整合为基础,搭建卫生信息大平台

应用信息化技术,全力打破区内各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基于国家“46312”工程标准进行顶层设计,以云计算平台为支撑,构建了高效统一、互联互通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一是整合现有业务数据。在雨花医院和雨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区级双活卫生数据中心,建成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大数据库,实时归集居民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信息,推动疾病防控、妇幼保健、检查检验等分散业务数据整合形成居民健康大数据,实现了卫生信息数据的统一存储和调用。二是建设各类专业系统。以两大数据库为支撑,建设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影像归档与传输、临床检验、心电诊断、卫生综合管理等多个信息系统,实现区域卫生医疗服务的数字化。同时,将各业务信息系统与国家和省市平台贯通,及时上传和获取信息。开发的传染病监测管理系统,与国家传染病疫情网对接,实现相关数据的直报,该模式被南京市卫健委在全市推广。三是开发多种应用终端。适应全终端发展趋势,围绕工作需要和群众需求,基于区域健康信息平台,开发家庭医生APP、妇幼APP等移动端应用程序,开通健康雨花微信公众服务号,为居民提供挂号候诊、缴费取药、在线咨询、健康指导、慢病监测等多样服务,实现了线上智慧医疗与线下医疗服务的有效连接和互动衔接。

(二)坚持以应用为根本,实现公共数据大共享

通过信息化手段,多层级、多层面开放卫生信息数据,让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和管理部门在使用分析数据中,做好卫生健康服务工作。一是方便健康管理。为家庭医生配备移动随访一体机,在居民家中就可实现血压、血糖、心电、氧饱和度等项目检查,实时将检查结果上传至健康信息平台。二是方便医生就诊。医生在就诊时,可随时调阅患者的健康档案和历次诊疗信息,系统自动给出患者在我区各医疗卫生机构的用药记录和检验检查结果,实现了区域医疗卫生业务协同。三是方便业务监管。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时分析卫生信息数据,实现对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基本药物、医疗保障和卫生综合管理等五大业务的数字化监测,使卫生健康部门对行业监管更加精准高效,也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有力支撑。比如,通过对药品耗材临床使用数据的监测,全区抗菌药物采购金额占比已由2016年的14.5%降至2018年的8%

(三)坚持以基层为重点,推动医疗资源大下沉

通过远程医疗和互联网技术,使医联体联结更加紧密、医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有力推动了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一是下沉医疗技术。依托医联体核心医院,建成影像、心电和临检等三个远程医学诊断中心,实现基层卫生机构和综合性医院之间联合门诊、远程问诊,让普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三甲医院优质的医疗服务。自三大诊断中心建成以来,已为基层卫生机构出具各类诊断报告5000多份。二是下沉专家号源。将综合性三甲医院30%以上的专家号源下放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全科医生和家庭医生首诊后,能够通过健康信息平台优先为患者预约合适的医院和专家。2018年,全区约有79.6%的患者选择在社区就诊,精准预约转诊200多人次。三是下沉卫生设备。一方面,通过区域医疗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整合医疗设备资源,将使用率不高的设备调配给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全区医疗卫生机构设备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将区域健康信息平台与南京市分级诊疗系统相联,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放综合性医院的大型检查设备和住院床位资源,基层全科医生可在平台上优先为患者进行预约,进一步引导患者在社区首诊。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力促就医体验大提升

将提升患者满意度作为信息化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打破传统诊疗模式,串联各道就诊环节,切实破解群众反映强烈的三长一短问题,大大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感。一是侯诊时间大幅压缩。通过健康雨花微信公众服务号、健康自助服务一体机、社区预约平台等多种渠道,居民可进行自助快速挂号,并在线查询叫号进度,切实减少在医院排队等号就诊的麻烦。二是就医流程更加优化。全面优化就诊、检查和取药等流程,以数据在网上跑代替患者在路上跑,有效解决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多科室往返、多渠道获取信息的痛点,切实提高就诊的效率。三是费用结算更加便捷。顺应移动支付普及的发展趋势,依托健康信息平台,在区域内所有医疗机构的缴费窗口开通智慧医疗一帐通,实现医疗系统与移动支付无缝衔接,减少患者结算等候时间,一定程度上缓解群众缴费排队问题。

二、取得成效

(一)方便了群众就医,缓解了群众看病难问题

自助智能医疗服务系统的投入使用,实现了区内所有医疗机构与全市预约挂号平台的对接,居民在家门口就能预约挂号全市所有的优质医疗机构。目前,已为5万多人次提供了有效挂号,其中鼓楼医院、省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的预约挂号量位列前三位。智慧医疗将便民惠民落到了实处。

(二)改善了医疗条件,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为社区全科医生配备社区随访电子包,实现了随访最后一公里的信息化,使医生在社区居民家中诊疗服务时能够查询相关医疗健康信息。通过开发手机随访终端,使社区医生与居民可以网上互动,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的时效性。依托市民卡开启的全民健康一卡通,将户籍、生命、健康、费用、就诊等信息汇聚一卡,让群众有了健康身份证,也便于医疗机构实时掌握服务范围内的居民健康状况,有效提升了卫生指导和医疗服务的针对性。

(三)强化了疾病防控,提高了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将心脑血管疾病事件报告、肿瘤早期发现登记、发热腹泻症状监测以及传染病直报等疾病控制的部分功能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心脑血管、肿瘤等疾病预防方面可做到早发现、早登记、早处置,实现了疾病防控的关口前移。在区健康信息平台中增加传染病登记模块,对发热、腹泻等传染病症状进行登记,也便于对传染病的及时发现、分析与控制,提高了基层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我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的卫生健康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是卫生信息化建设人才比较缺乏。卫生信息化建设任务繁重,专业性强,内容涉及临床、公共卫生、计算机技术、卫生管理等多学科领域,亟待打造一支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管理的综合性团队。

二是软件内涵需要扩展。我区实施智慧医疗项目以来,与软件公司合作,根据业务需求对软件进行了定制开发,随着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业务需求,系统软件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升级和创新,系统运行中的一些问题也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

三是资金投入还有缺口。根据卫健系统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方案,未来三年卫生应用软件建设以及后续项目运维保障都需要有持续性的资金投入,信息化硬件建设和系统软件建设(正版操作系统与数据库软件等)等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着力强化信息化基础建设

1.推进辖区二级医院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提升二级医院体检系统及电子病历系统水平。二级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争取达到三级。

2.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消除网络信息安全隐患。提档升级区域卫生数据中心,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和控制机制,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保障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和应用项目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

(二)着力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1.以区域健康信息平台达到四级甲等水平为契机,推动与医联体三甲医院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促进卫生健康数据融合,提高基础数据质量,提升平台应用水平。

2.进一步完善基层综合业务管理系统,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就诊流程,规范电子病历的书写,提升临床医生等一线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3.持续推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务实应用,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全面推进实名制就医服务,面向公众持续开放电子健康档案查询。

(三)着力推进信息化便民服务

1.大力开发互联网+”惠民应用。通过建设健康雨花微信公众号以及家庭医生APP等,向辖区居民开放预约挂号、候诊提醒、查取报告、电子健康档案、费用查询及满意度评价等功能;对接南京市医保的线上支付应用。

2.进一步推进南京市医疗一账通工程。大力推进自助挂号缴费机、检验报告机等自助设备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应用,有条件的基层单位试点诊间支付模式,简化就诊流程,提升服务体验。

    以上报告如有不当之处,请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