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人大3037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

作者:时间:2019-08-29点击:181

关于区人大3037号代表建议

办理情况的报告

区红十字会副会长 管艳

2019828

  

主任、各位副主任:

根据本次会议安排,我代表区红十字会汇报许玲代表提出的《关于在全区开展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普及的建议》的办理情况。现汇报如下:

一、政府政策支持方面

红十字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依法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防灾避险和卫生健康知识,组织志愿者参与现场救护工作。2012年江苏省首次将应急救护百万培训项目列入为群众办实事内容。2018年,市政府将新增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10万人以上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雨花台区政府也曾连续三年将应急救护培训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这充分体现了省、市、区政府对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发生心脏骤停因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配置不足导致现场急救失败的案例逐渐增多,AED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生命的有效措施,在向市民普及应急救护知识的同时,公共场所配置AED也迫在眉睫。去年,市红十字会制定了3年内开展在公共场所设置AED公益项目的实施方案,市、区红会也在积极推进在公共场所投放AED工作。

二、我区开展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普及情况

我区红十字会自成立以来,认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贯彻落实省、市、区政府关于开展应急救护培训事项的有关要求,以公益性应急救护百万培训项目为抓手,积极开展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事)业、进机关等活动。每年培训初级救护员750人、普及培训7500人以上,持证救护员每两年进行一次复训。至6月底,累计培训初级救护员4811人、普及培训54323人。通过培训,先后3名救护员遇突发情况时运用所学的救护知识,成功挽救了他人生命,其中一名花神湖溺水者,一名突发触电事故中受伤电工,一名突发昏迷地铁乘客。上述事例有的在《龙虎网》、江苏电视台、江苏教育台、南京电视台、《现代快报》、《金陵晚报》等媒体均采访报道,社会反响强烈。

2014年我会与区文明办联合开展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网络建设,在社区和文明单位建成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101支,初步织就了一支惠及百姓的民间自救互救安全网。

为随时挽救生命,不断营造安全雨花氛围,2016年,我会通过争取企业捐赠和项目配置的方式,在全市率先在区级政务大厅、公共场所、社区安放了AED机,分别在南京南站、区政务大厅和翠竹园社区,并积极动员推进企事业单位自主投入购买AED工作;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投入,今年争取由市、区共同投入在全区公共场所投放50AED。这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关注的生命保障工程。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应急救护培训工作难度大、涉及面广,全区红十字组织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落实专人负责,抓好统筹协调,确保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积极主动与上级红十字会及相关部门做好对接工作,制定培训计划,丰富培训内容,重点进行心肺复苏、创伤救护、常见急症、避险逃生、AED使用等内容的培训,合理安排人员参加培训,合理安排培训时间,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达到理想培训效果。

2.保证培训质量。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建立完善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拔高素质的师资人员承担救护培训授课任务;加强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建设,动员企事业单位组建自己的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定期组织应急救援志愿者进行复训、演练,熟练掌握AED的操作技能;规范培训管理,严格考核标准,经考试合格取得相应资质证书,针对培训对象情况,开发特色培训课程,采取多种授课形式,不断提高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整体水平。

3.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及互联网、微博、微信、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技术,大力宣传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宣讲自救互救知识,播放由区红十字会根据由我区救护员成功挽救他人的典型案例改编、拍摄的微电影《危急时刻在身边》等相关宣传片,利用 “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急救日国际志愿者日等特殊时点进行宣传,通过举办知识竞赛、开展现场心肺复苏技能竞赛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让人民群众真正了解应急救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4.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与上级部门的关心重视、支持帮助及社会各界的认知密切相关,今后,我会将结合实际,从突出做好核心业务出发,重点部署,主动联系相关部门,争取社会力量的认同、支持与参与,以博爱家园等载体为平台,逐步把培训工作普及到社会大众,为大力弘扬红十字精神,最大限度地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做贡献。

四、主要困难及建议

1.经费投入不足,培训力量薄弱。建议加大财政经费投入,让公益性培训惠及更多社会大众。希望政府从构建城市安全体系角度增加对救护知识普及工作的投入,对公益性救护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培训经费、公共场所AED配置等加大投入,让更多的百姓能就近学习和操作,更好地掌握院前急救知识,为健康中国建设助力,提升群众自救互救水平。

2.公众认知不够,普及面不广。建议从文明城市建设角度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知晓参与急救知识的普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知名人士等带头支持和参与,把它作为履职尽责,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去认识、去实施、去普及。

3.政府政策支持不够。国外企业文化对自救互救非常重视,拥有急救证书已成为某些职业的上岗门槛,很多外企将急救培训作为企业对员工劳动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纳入新员工培训范围,每年输送一定比例的员工接受培训。我国在救护培训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只规定了红十字救护培训方面的职能,但是,没有规定什么样的部门及单位及个人必须接受培训,没有制定针对急救员的保护和奖励措施。建议政府加强对应急救护资金扶持,对培训对象、培训内容、急救员的保护和奖励措施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政策。

    以上报告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主任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