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雨花新滨江行动方案制定情况的报告

作者:时间:2023-05-30点击:10

关于雨花新滨江行动方案制定情况的报告

雨花新滨江开发建设指挥部

2023529

  

主任、各位副主任:

我代表雨花新滨江开发建设指挥部,向本次会议报告雨花新滨江行动方案制定情况,请予以审议。

一、行动方案背景

雨花新滨江指挥部自去年正式成立以来,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两全两新的发展战略要求,以及打造新滨江、建设数字城的实践路径,围绕要做什么、怎么布局、什么形态、如何实施四个问题,不断探索新滨江建设方式和破题关键。通过开展以落地实施为导向的行动方案工作,聚焦新滨江规划实施中的难点和痛点,创新规划落地新模式。本次工作的背景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两全两新战略下,需要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按照全面创新、全域高新的总体战略要求,需要改变雨花台区东西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新滨江片区总面积为59.39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45%,但是经济总量仅占全区总量的25%,城乡二元结构、乡镇形态痕迹仍然较为明显。目前面临着战略共识不足、主体协同不够、资源利用分散、低效用地更新难度大、城市品牌特色不突出等多重挑战。为此,新滨江作为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关键,需要在规划落地过程中,充分挖掘资源要素的价值,集中力量协同共进,提升资源利用的总体效率及承载能级,推动城市发展与空间拓展相互促进。

(二)高质量、紧约束环境下,需要研究规划实施路径

在国家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雨花新滨江的建设发展面临着发展高质量、资源紧约束的时代要求,城市发展模式正从粗放的土地规模扩张向精细的可持续运营管理转型。从规划落地的角度来看,新滨江的规划体系基本完整,编制的历版多层次、多专项的规划已为新城的发展奠定了较为深厚的基础,但规划的实施程度在各板块参差不齐,缺乏一定的均衡和统筹。在城市财政日益紧张、金融政策更加趋紧、人口吸引愈发困难的背景下,规划的实施需要顺应发展趋势,支撑城市品牌创建、资产可持续运营、产业良性发展和人口不断导入等综合效益。面对区委区政府的总工作要求,遵循各板块(街道、园区、市区各级平台、落地企业等)为规划实施的具体行动人,依据已批复、认可的各级各类规划编制成果,对规划蓝图如何转变为具体行动路径开展以落地实施为导向的行动方案工作,重点在于聚焦新滨江规划实施中的难点和痛点,创新规划落地新模式。

二、规划成果与进展

为推动现行规划的顺利实施,实现雨花新滨江地区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由指挥部牵头制定《雨花新滨江行动方案》。行动方案围绕立足现有基础、畅想未来愿景、探索行动路径、制定实施计划的核心思路,遵循多渠道公众参与、多领域团队协同、多层次联动反馈的总体原则,由南大规划院作为统筹单位,整合了东大规划院、仲量联行、苏邑集团等单位的专业力量,并且协调了多元主体全过程参与,凝聚发展共识。通过广泛讨论、多方征求意见,融入区领导、市级部门、区相关部门、街道园区、专家团队等多方意见。

行动方案从能落地的角度系统梳理土地资源、提升愿景定位、优化综合交通、制定产业发展与招商策略、编制规划建设标准导则等,形成了“1+6+1”阶段性成果(1个行动方案指南,愿景定位提升、交通详细规划与道路设计、土地整备与城市更新、产业规划与招商策略、历史文化资源利用、人才集聚 6个专题和1套街道实施工作手册)。方案明晰了滨江客厅首岸,绿色智造新城的愿景目标,江河汇、数字流、城市环的宣传意向,梯度推进、特色引领、有序开发的总体思路,数字江河、开放之环引领五城建设的实施路径,并提出建设魅力开放滨江、打造高品质公服设施、构建新型产业体系等八大行动,以及滨江空间整体提升、重点公共服务建设、重点产业招商等十大计划,形成了清晰的发展路线图和明确的建设蓝图,为雨花新滨江的发展建设提供行动指导和空间保障。

行动方案阶段成果于2022年经区委常委领导的集体调研会议审议以及市委一区一特色改革项目验收。新滨江的新城定位(滨江客厅首岸、绿色智造新城)、规划愿景、发展目标(五新)、一环串五城行动路径的核心内容,目前已在全区层面形成广泛共识,并纳入区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十二届六次全会、政府工作报告以及雨花台区20231号文中。随着打造新滨江、建设数字城的全面推进,雨花新滨江的行动方案也得到社会面的高度关注。

三、行动方案总体成果

(一)愿景定位

1. 新城定位—雨花新滨江

雨花领衔,代表从板桥一地到融入雨花台区的一体化发展格局;以为核心,重新赋予新时期的独特内涵;以滨江为特色,既标识区位特征,也彰显未来新城在南京拥江发展和国际化滨江建设格局的地位与价值。

2. 规划愿景—滨江客厅首岸,绿色智造新城

涵盖滨江特色与产业特色两个雨花新滨江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滨江客厅首岸强化滨江特色及独特性。客厅体现新城作为在南京长江段新时代山水城市主轴、世界级魅力人文江岸的门户节点和迎客段落的滨江担当;首岸既指板桥是长江南京段南岸的第一处新城客厅,同时呼应板桥历史上作为进入金陵老城前停泊中转站的历史角色,更明确锚定南京新城位的发展目标。绿色智造新城突出新城核心产业与城市特征。绿色既凸显优越生态底色,也明确以转型、生态、低碳为导向的绿色路径智造体现软硬结合的智慧智造产业构成。

3. 发展目标—五新

江城融合新样板。顺应拥江发展大趋势,立足大江大河风貌、最广阔的滨江腹地,打造最活力的江岸空间、最开阔的滨江高地、最便捷的沿江枢纽。

数实融合新产业。融入数字经济大格局,立足南京数字经济双核之一的定位优势、丰富的产业空间载体,打造数字智造标杆区。

青年双创新群体。追逐青年发展大潮流,立足承北启南主城门户区位优势,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区。

古今辉映新文旅。响应长江文化公园建设,立足溯至六朝的历史背景、特色鲜明的四条文脉,打造融历史文化、工业遗存、优良生态为一体的滨江新客厅。

一廊一环新生态。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立足江河湖桥、绿廊环绕的生态基础,打造绿色宜居典范区,构建南京滨江第一绿岸

(二)行动路径

1. “特色引领突出资源价值

方案提出新滨江采用特色引领的方式,从地标产品、地区中心、社区单元三个层次融入特色资源,引导全域统筹开发。围绕滨江地区的长江文化、工业文化,人居森林地区的生态、科创资源,古雄地区的生态、青年人口资源,绿洲地区的都市工业、生态资源,打造四大地标产品、三大地区中心和二类社区单元,以三个层次的空间载体,充分挖掘特色资源,推动开发建设。

2. 梯度推进统筹建设时序

行动方案提出遵循城市空间集聚规律,采用从北向南梯度式建设的模式,按照建一片、成一片的要求,以北融、西转、中优、南控的方式有序推进产业集聚和城市建设。近期优先开展人居森林城片区整体开发建设,加快融入主城区整体格局;近中期结合经开区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有序推进数智创新城整体产业转型提质,大力推进古雄街道公共服务品质提升、人口结构优化,创新产业导入等工作,不断青年乐活城的总体目标优化提升;中远期结合梅钢转型契机,一方面进一步打开滨江空间,同时联动周边地块整体开发,全面启动转型示范城建设;南部片区近期以管控为主,中远期结合城市开发推进情况和产业契机,以成片高质量开发为原则,择机推进都市产业城建设。

3. 一环串五城塑造空间品牌

本次行动方案提出以数字江河,开放之环,以生态、文化价值为引领,联动周边公共服务、产业载体资源,打造环状协同发展带,成为服务新滨江的生态开放之环、文化体验之环、数字创新之环和公共服务之环。五城即新滨江五个空间子品牌,分别为人居森林城、数智创新城、青年乐活城、都市产业城和转型示范城,凸显不同板块功能特点、产业特性和人群特征,提升市场认可度。

在具体空间产品打造上,一是重点围绕滨江岸线、板桥河、莲花湖、工农河等水网空间,建设全线贯通的滨水环道,构建生态驳岸、公共绿地、文化休憩、慢行步道、体育设施等复合化公共活动环线;二是充分利用滨水环道两侧生态文化资源要素,打造大胜关长江文化公园、南京中央创新公园(三桥廊道)、板桥老街文旅综合开发、梅钢4A景区建设等触媒类生态文化项目;三是进一步激活一环两侧产业载体、提升公共服务能级,加快打造科技研发型产业服务综合体(场馆地块周边)、城市新消费体验综合体(现状市场型地块更新提升)、莲花湖青年创业社区、莲花湖-工农河青年活力中心(莲花湖周边公共服务提升与工农河中心共同打造地区级中心)、新滨江现代都市产业社区、梅山老生活区更新改造等项目。

(三)八大行动计划

1. 塑造魅力开放滨江

以建设生态绿色滨江、文化休闲滨江为目标,按照工业码头腾退、生态环境修复、文化功能植入三步走的路径开展行动。

自北向南渐进式更新,开放滨江空间。将大型企业转型发展作为突破口,并加强对腹地腾退后的中小型码头、工业企业的开发建设管控。近期腾退大胜关码头,中期推动华润、梅钢成品码头转型,远期促成梅钢原料码头转型,初排腾退改造7段码头,9个滨江企业。

有序恢复生态区段,优化滨江岸线结构。引导滨江岸线结构转型,生态岸线长度提升11%,生活岸线长度提升32%,生产岸线长度下降43%,近期重点推进大胜关长江文化公园建设,中期开展三山矶滨江公园、腾退岸线生态修复等工作。

增强滨江活力,推进文化功能融合。中远期结合华润热电厂改造、滨江公园建设等项目,形成文化创意集聚区,承载文化产业、演艺活动、体育赛事、文化展览等功能,促进城市活力与滨江空间的融合。

2. 构建新型产业体系

打造具有新滨江特色的数实融合、软硬结合“1+2”产业发展体系。“1”是指新型都市工业为主导:联动软件谷优势企业,持续发力电子信息核心产业集群;聚焦南京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布局,加强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以梅钢钢铁新材料为契机,衍生构建新材料产业集群。“2”是指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商贸为特色,为新型都市工业提供各类服务支撑:完善生产性服务业支撑都市工业发展,重点突出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积极引导现代商贸产业优势升级,将现状专业市场向特色商贸转型升级,将雨花台区数字经济优势赋能新滨江文旅资源,在新滨江打造”“融合的数字文旅产业。

近期重点工作包括:一是加快搭建产业共享平台。打造以共享产业服务与孵化为特色的雨花新滨江产业共享平台,助力产业生态构建。二是引导产业有序布局。其中人居森林片区以电子信息核心产业为主;弘阳片区以特色商贸、电子信息核心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开发区片区以高端装备制造-轨道交通装备、电子信息核心产业为主;孙家片区以钢铁新材料、前沿新材料为主;南部工业园片区以电子信息核心产业、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主。三是实施产业招商计划。梳理两千余亩近中期可供企业招商的用地,包括电子信息核心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以及数字经济等产业方向,加快招商工作。

3. 建设未来社区家园

行动方案以高水平未来社区为依托,从大开发模式转为社区精明开发。将居住、产业、创新、生态、文化多元融合的1-2平方公里的未来社区单元作为建设主要抓手,增加空间功能复合度,多元化地设置用地类型和业态功能,鼓励工业、仓储、研发、办公等用途混合发展,增加空间的业态丰富度和市场的认可度。根据社区主导功能差异,将新滨江划分为产业与居住两大类共27个社区(不含梅钢区域),并根据各个社区的特点制定社区主题,突出社区的人群与产业特点。

近期重点加快开展人居森林科学创新社区”“青年路都市工业产业集群”“莲花湖青年创业社区”“新滨江现代都市产业社区四个试点的建设工作,培育丰富的生活、生产、生态场景。人居森林科学创新社区为吸引科学家集聚,打造秦淮新河无边界亲水生态场景、天保站TOD+XOD科技综合体场景;青年路都市工业产业集群突出开放创新,打造共享技术、立体产业创新空间等生产场景;莲花湖青年创业社区突出活力共享,打造花生唐潮玩创意街区的先锋潮流消费场景、莲北青年创新街区新型就业场景;新滨江现代都市产业社区突出产城高水平融合,为产业工人打造高效绿色智慧出行场景、一站式生活社区场景。

4. 加快存量空间更新

行动方案全面盘整存量土地资源,待更新存量更新土地面积共计12.61km²,按照成片更新、重点推进的原则,梳理形成17个重点更新片区。

根据与土地主体协商情况、土地性质及效益等多种因素,方案划定近期重点更新片区8个,包括大胜关码头、弘阳刘村联合片区、舒曼、传媒、板桥联合片区、宏图地块、创业创新城、梅山老生活区、绿洲机械厂、宁芜铁路沿线等片区。

更新模式上分为自主更新、市场主导、政府收回等方式推进。其中,弘阳片区初步采用市场主导的模式,通过原有权利人自主开发,或与其他市场主体联合开发,以渐进式+功能转型的方式推动更新;青年路片区采用政府主导的模式,通过引入房地产企业、社会资本,联合原有权利人共同参与,以片区整体开发的方式推动更新;创业创新城片区采用政府收回+原有权利人自主改造相结合的方式,以局部保留其余拆除重建的方式推动更新;梅山老生活区以政府主导的模式,通过引入房地产企业与原有权利人联合开发,以分期联动开发,局部拆除的方式进行有机更新。

近期还重点对经开区117家低效企业进行了调研座谈,结合企业特点与需求,充分利用政策组合,提出调整规划性质、提升更新后容积率、促进功能复合等各种方式,推动企业更新提质。

5. 打造高品质公共服务

基于针对性吸引人才需求,集中资源要素,以高能级、高品位、高流量为目标打造滨江服务高地。

行动方案提出优先打造品牌级、区域性公共服务综合体,提升新滨江气质,近期重点争取1个省市级公共服务设施或建设1个体验式新型综合体;其次是补齐短板,加快建设1所三甲综合医院、1个综合性体育中心、1所明星中小学等高层级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新滨江公共服务的设施品质与品位,提供1个可与地区文化、产业特色结合的文化场馆,打造高流量的体验场景与旅游目的地;三是深入挖掘未来人群的服务需求,差异化定制公共服务,针对儿童、老人、青年等人群结构特征,按需配置生活服务设施;面向技术研发、软件开发、复合型高管等产业人才的服务需求,提供特色鲜明的产业服务设施。

建设时序与空间布局上,围绕数字江河、开放之环,一是重点围绕滨江岸线、板桥河、莲花湖、工农河等水网空间,建设全线贯通的滨水环道,构建生态驳岸、公共绿地、文化休憩、慢行步道、体育设施等复合化公共活动环线。二是充分利用滨水环道两侧的生态文化资源要素,打造大胜关长江文化公园、南京中央创新公园(三桥廊道)、板桥老街文旅综合开发、梅钢4A景区建设等触媒类生态文化项目;三是进一步激活一环两侧的产业载体、提升公共服务能级,加快打造城市服务综合体、城市新消费体验综合体、莲花湖周边与工农河中心共同打造地区级中心等项目。模式上探索公共服务设施形成REIT s产品,为新滨江培育健康现金流。

6. 汇聚高端复合人才

行动方案明确与新滨江未来产业发展相匹配的未来人才需求,提出高水平人才集聚目标和人才招引培育计划,即两个万人计划、两个千人计划、两个百人计划,以及“5221”的人才招引指标,即至2035年,每三年分别完成总人才招引目标的50%20%20%10%

针对新滨江不同区域的产业和人才类型,结合区“1+6”政策体系,形成差异化、定制化的人才招引方案。人居森林城片区未来将主要集聚科学家与科技研发型人才,配套高水平产权居住产品(人居森林十六期作为科学家集聚区保障房)、推进南京中央创新公园(三桥廊道)的打造、设立高级人才寻访券机制等多样化手段;数智创新城未来将集聚技术研发、软件开发工程师、复合型高管等人才,建立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构建人才评价和晋升机制、完善工匠人才培养体系、设立科技成果产业转化基金等措施,推进高端装备制造匠人集聚;青年乐活城未来更多容纳面向市场端的业务类型创新与小微型创业,未来将集聚青年创业人群,放大谷雨双创学院品牌效应,通过举办高规格创新创业活动和赛会、依托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招引优质人才,充分用好区及时雨创贷等政策,配合青年人才公寓建设,对在区域内集聚的青年创业者给予进一步支持;都市产业城以高端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元器件制造等产业为核心,未来将集聚高端装备制造工程师、蓝领工人等技术型人才,重点解决人才安居保障、子女入学、健康医疗等问题提升人才服务效能,做优一站式人才综合服务功能,实现高水平人才在新滨江就业、生活、消费。

7. 培育雨花长江文化

加强上位衔接,纳入省市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体系。将雨花新滨江放到整个长江下游的历史体系视角下,抓取烙印雨花新滨江文化基因的历史文化独特内涵,主动对接省市管理部门与规划编制单位,争取纳入《长江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保护规划》《南京市长江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将雨花滨江段纳入省市长江文化公园体系。

整合资源谋划包装文化项目,争取纳入省级以上重点项目。充分结合新滨江江河交融的本底,江河汇串联长江文化与腹地资源,形成长江怀古文化、驿站门户文化、工业奋斗文化、数字创新文化四大长江文化项目包,以长江文化塑造特色,激发新滨江新动力。以江岸风景名胜为重要空间载体,植入、复活历史文化地标,塑造世界级的长江文化主题展示区,凸显新滨江历史文化价值;创建高新智能产业、老工业文化、青年文化、生态文化等新滨江本土数字文化IP。近期重点推动三山矶文化公园环境整体提质、大胜关长江文化公园与秦淮新河入江口步行桥建设、梅钢工业文化旅游区“4A”景区创建。

8. 夯实城市支撑体系

行动方案统筹考虑建设成本和开发时序,已形成近期重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近期道路建设、近期轨道交通建设、近期市政设施建设等多项城市支撑体系建设计划。

近期加快提升轨道交通覆盖度。建设轨道交通主导的对外大客运量出行体系,保障S2号线顺利竣工,推动9号线、16号线纳入十四五建设计划,进一步明确线位站点选址,构建以站点为中心、功能高度复合的都市集合体,推动以轨道站点为载体的TOD示范区建设,带动周边区域的城市开发。

近期重点围绕一环完善公共服务建设。方案对新滨江各片区进行统筹考虑,结合开发需求,提出近期教育、文体、社区配套、福利设施、绿地景观提升等项目30余项。

近期大力推进阻隔性、骨架性道路贯通。近期重点推进滨江大道、新林大道、新湖大道、三山矶路等骨架性道路的贯通,重点解决凤集大道、新亭大街等东西向通道的打通,推进沿河慢性步道的建设提升。

近期结合城市开发推进市政设施建设。行动方案近期安排给水工程、污水工程、雨水工程、供电工程以及水系工程等近30个市政项目,进一步完善设施保障。

四、后续工作安排

(一)继续深化行动内容,适时发布行动指南

继续推进雨花新滨江行动方案深化完善工作,在城市更新、人才等专题以及行动的可操作性论证等方面进一步细化,形成更聚焦项目实施的指导性成果,为新滨江高品质建设提供行动依据。适时准备行动方案的宣传发布工作,面向公众与市场,突出目标愿景、重点行动计划以及开发建设标准,进一步提升社会预期。

(二)多部门协同参与,共同谋划行动项目

行动方案的最终落地需要区委区政府的认可以及多部门多专业共同协调,形成联动,最终成果也需融入全区各项重点工作之中。下一步指挥部将以行动方案编制为契机,通过区委区政府、人大、政协的工作平台和机制,以工作手册建议、行动方案指南发布、为项目招引提供规划指引等工作形式,将新滨江行动方案成果融入区各部门工作,形成内上下联动、内外互动的工作模式,加快凝聚共识,共同谋划推进具有新滨江特色的行动项目。

    以上报告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主任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