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

作者:时间:2023-11-30点击:10

《雨花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

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实施中期评估报告

区发改委

20231129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报告《雨花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期评估情况,请予审议。

20211月,雨花台区第十八届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雨花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十四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作出了系统部署,成为雨花台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第一个五年工作的统领性文件。《纲要》实施两年多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按照国家、省、市有关工作部署,全区积极开展《纲要》实施中期评估工作,实事求是分析规划实施情况,形成该评估报告。

一、《纲要》实施总体进展情况

十四五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超预期的困难挑战,全区上下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制定建设全面创新、全域高新新雨花的实施意见,推动形成一部门一特色”“一板块一创新,落细落实产业发展、创新创业、城市空间、生态文明、社会民生、治理体系等各项重点工作,全力打造新滨江、建设数字城,巩固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态势。

《纲要》围绕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治理高效,共设置了35项主要指标。总体来看,大部分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达到预期进度,重点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朝着既定目标稳步迈进。但是,受多重因素影响,部分指标推进未达预期。截至2023630日,有26项指标达到预期进度或稳步推进中,达序率74.3%5项指标未达预期进度,但是经过努力十四五末有望实现十四五目标或完成市下达目标;4项指标完成目标难度较大,十四五后半程需加大推进力度。

1.达到或超过预期进度的指标,共计26项。整体来看,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发展质效稳步提高。经济总量平稳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2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迈上千亿级台阶,2022年实现1040.22亿元。服务业与实体经济同步发展,三次产业比由十三五末的0.03:16.97:83.00优化调整为2022年末的0.01:18.27:81.72,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022年末达到15.5%,达到十四五目标。两年半以来,累计完成实际利用外资10.3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970.1亿元,目标进度分别达到79.2%53.9%。今年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0.1亿元,增长5.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3亿元,增长1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8.2亿元,增长5.5%二是公共服务加快提质。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公共服务均衡性不断提升。2022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558元,增长4%,超过GDP增速2.4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均达到100%,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三是城市治理能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2023年上半年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比率81.2%,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类比例保持100%,林木覆盖率31.46%,均达超十四五目标。社会治理更加有效,公共安全感保持在98%以上。

2.经过努力可以实现十四五目标或完成市下达目标的指标,共计5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纲要》确定目标为90000元、超过同期GDP增速。我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年增速分别为9.1%4%,均超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该指标与GDP指标有高度相关性,预计2025年达到90000元左右的目标有较大困难,但超过同期GDP增速的增长目标有望实现。法治建设满意度。《纲要》确定目标为93%2022年我区法治满意度达到91.06%,低于规划目标,但能够完成省市下达的>90%目标任务。每万人口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数、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3项指标均为人均类指标,七人普后我区人口基数调整较大,2020年常住人口达到60.91万人,较2019年原口径增长29.5%,较大程度影响人均类指标的完成。十四五末,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有望完成既定目标,每万人口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数、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预计可完成市下达的50件和4.5次目标任务。

3.完成十四五末目标难度较大的指标,共计4项。地区生产总值。《纲要》确定目标为1300亿元、年均增速6.5%左右。我区地区生产总值两年年均增速4.3%,低于目标增速2.2个百分点。预计十四五后半程经济发展总体保持平稳向好,但达到目标增速难度较大。软件业务收入。《纲要》确定目标为4500亿元,力争5000亿元。2022年我区实现软件业务收入2613亿元,两年年均增速9.5%,占全市比重约35%2023年预计完成2810亿元。由于当前宏观经济不确定因素较多,龙头企业华为恢复到美国制裁前的营收增速仍需时日,招引储备的重大项目较少,大批中小微企业短期内难以形成有效支撑,要实现4500亿元目标,未来两年平均增速需达到近30%,难度极大。高新技术企业数。《纲要》确定目标为2000家。2022年我区累计集聚高企数1007家,为全市唯一破千的主城区。我区高企数量基数大,储备的符合高企申报条件的企业存量较少,三年复审通过率偏低,预计难以完成十四五目标。人均预期寿命。《纲要》确定目标为84岁。2021年、2022年我区人均预期寿命分别为83.61岁、82.18岁,低于规划目标。随着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人均期望寿命逐步回升,达到84岁有一定困难,但有望达到南京市十四五目标,即83.5岁目标。

二、《纲要》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一)重点产业协同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1.数字经济字固优。立足软件高原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实现软件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推动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在六大产业联盟基础上,成立工业软件、元宇宙和软件定义汽车产业联盟,带动中小微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软件谷成功创建全国首批、江苏唯一的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首批江苏软件名园培育试点和信创先导区,南京市综合型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数字标准相关做法入选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首批实践案例。2022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2%;规上信息软件营收914.4亿元,占规上服务业营收比重68.7%。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区累计集聚涉软企业4000余家,涉软从业人员35万人,软件产业建筑面积1180.2万平方米。华为在2022年触底后实现反弹,中兴、荣耀等头部企业保持较快增长,共同拉动全区规上信息软件营收超过全市平均5个百分点。

2.都市工业字破题。聚焦工业现代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制定《雨花台区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2-2024年)》,以高质量智改数转推动数实深度融合,为我区规上工业企业提供低成本、轻量化、模块化的解决方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集中挂牌9号工坊等10个都市工业载体,推动工业企业进园上楼,创业创新城和雨花经开区都市工业园先后获评南京市都市工业示范园区,数量占全市比重40%。轨道交通动力装备产业集群被评为全国首批、南京唯一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艾德克斯、玻纤院获评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车间),中兴新软件、凯奥思获评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022年全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66亿元,两年半累计有68个项目和企业实施智改数转109家企业实现星级上云。组建宝武在宁企业转型发展工作专班,结合宝武集团一基五元发展战略和梅钢片区(含矿业区域)发展规划,抓紧抓实宝武集团在宁投资项目的有效落地,市区合力推动梅钢片区转型发展。

3.商务商贸字提质。宜居、便捷、以人为本为理念,按照市级、地区级、社区级、基层社区级四个等级,不断优化商务商贸规划布局,大力推动高端商务商贸业发展。两年半来,累计新增商务商贸设施面积126.8万平方米,引进哪吒新能源汽车、汤伯府等35家商业品牌首店,打造消费新场景93处,建成宜悦城、喜玛拉雅等城市综合体,在全区形成八大综合体格局。聚焦吃住行游购娱,举办了潮好玩花漾购雨花端午消费节、岱山新市集、夏悦雨花乐享万家汽车专场活动、心动雨花乐享生活雨花台区心动消费节系列活动,板桥生态园成为全省首批苏韵乡情乡食基地。

(二)创新生态持续优化,科创主体加快成长

1.创新示范效应愈发彰显。做强数字经济、创新生态、人才集聚、营商环境优势,推动雨花发展成为南京科创之核双创工作因成效明显,十四五以来2次获国务院督查激励、1次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完善双创苗圃基地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培育链条,累计集聚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和加速器73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7家、众创空间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因成效明显,获省政府督查激励。精心打造特色品牌园区,在已建成四城一基地产业园区基础上,加快推进南园总部经济园、智慧城市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累计建成产业载体1138万平方米。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步伐加快,与国际国内知名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和人才团队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合体等产学研联合体,两年半来累计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73亿元,排名城区第一。

2.企业梯度培育成果丰硕。精准滴灌创新型企业,从龙头企业裂变、企业成长激励、应用场景塑造、专精特新培育、产业转型升级等多方面综合施策,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打造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独角兽瞪羚、挂牌上市企业矩阵,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入库2161家,集聚高新技术企业1007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3家、独角兽瞪羚企业52家,数量均排名城区第1位。两年半来,满帮、亚信、嘉环、联迪信息、百家云5家企业成功上市,佳源科技创业板成功过会,新视云获得受理,全区累计集聚上市企业15家,拟上市企业培育库企业100余家,上市企业备选库录入量全市第一。

3.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推进。大力推动雨花从工程师集聚区科学家集聚区迈进,全力打造产才融合示范基地。以创新产业引聚35万平均年龄27.5岁的软件从业人员,17-40岁青年占常住人口比重七人普后达42.6%,排名全市第一位,最年轻、最创新成为雨花标签。过去两年,累计26人入选国家和省级重点人才工程。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搭建谷雨培训营”“谷雨成长营”“谷雨加速营特色培育体系,开展人才成长伙伴服务行动,持续三年进阶式领跑培育,精准赋能人才成长,2022年成长营企业平均营收增长率达40%。建成全省首个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数字经济人才市场,服务各类人才20万人次,软件谷获评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4.科创金融体系日趋完善。在全市率先提出争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先行区,发布六大蓝图,全力打造南京科创金融改革的雨花样板。出台“1+2+N”科创金融政策体系,建立政银担风险分担合作模式,扩大科技创新融资覆盖面,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搭建及时雨创贷平台,设立1亿元风险补偿资金池,入库企业2400余家。新增特色专营机构,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分别在区内设立全省、全市首家科技支行,浦发银行设立全省首家科创分中心。设立15亿元双创投资引导基金,子基金总规模近百亿元,累计投资113个项目26亿元。积极推进普惠金融工作,获选江苏省首批普惠金融试点地区。

(三)项目引建齐抓共管,内外循环高效畅通

1.招商引资稳步推进。聚焦行业百强,深化对全区主导产业及华为、中兴、十四所、航天科工等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招商研究,推动强链补链延链,华为南研所扩容、荣耀软件、豪威集团华东总部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户。强化招商队伍建设,一把手带头、小分队攻坚,组织高质量发展(香港)推介会、杭州恳谈会等外出招商活动618批次。实施强训实训计划,组织线上精兵讲堂和线下强将论坛,开设网络雨花招商大讲堂。加大载体资源盘活力度,创新发布雨花台区招商画册和招商数字地图,连续举办全区土地招商推介会,累计出让19幅区内运作地块,其中11幅触顶摇号。两年半来,全区累计签约项目投资总额1865.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64个。

2.重大项目建管有序。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导向,将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切实发挥重大项目的支撑性作用。抓好项目全周期管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压实重大项目横道图”“鱼刺图时间节点,落实周调度、月公示、季通报项目建设跟进机制,压紧压实各级责任,协同推进服务保障和要素供给,确保项目加速推进。两年半来,累计推进36个省市重大项目,中兴通讯南京三区、金融科技产业园等17个项目投产。优化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建管方法,先后组建区公管中心、公建中心、审计中心,创新模式获省主要领导批示;智慧投资审计系统实现规模以上项目审计监督全覆盖全过程,经验做法被国家审计署全国性专题会议推广。

3.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整合原有培育政策,迭代升级为产业高质量发展“1+6”政策包,首次实现一个体系出政策、一套政策管全区、主导产业全覆盖,预计可惠及5000余家企业、近7万人次,助力资金总额有望达到20亿元。全面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国企与市场相融合,组建设立4家区属国有企业。在全市率先打造及时雨惠企政策直达平台,为辖区企业提供全流程一体化免申即享”“即申即办线上服务,实现让政策找人、让数据匹配、让资金直达。截至今年上半年,上线惠企政策事项249项,累计惠及企业9400余家次,直达资金11.5亿元。在全省率先成立及时雨企业登记精准服务中心,在14家银行26个网点设立办专区,提供企业开办全流程免费帮办服务。在全市率先打造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平台,开发5一件事模块,累计办理3291件;办结全省首例全流程网办歌舞娱乐场所开办一件事、全市首例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诊所开办一件事改革举措在全市推广。放管服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商事制度改革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联东U谷项目率先实现拿地即开工,赛虹桥G06地块审批建设刷新房建类项目南京速度

4.外向经济加快发展。进一步发挥中俄(南京)创新合作服务中心、中欧创新中心、海外协同创新中心(莫斯科州)、海外协同创新中心(爱尔兰)等对外合作平台作用,探索网络研讨会-项目路演-离岸加速-注册落地新渠道,合作举办对接会、项目线上推进会近30场。深化与硅谷高创会合作,引进美宁咨询、诺真视觉等5个项目。充分利用PNP软件谷国际创新加速平台向我区导入世界500强企业资源,引领区内企业加入国际创新加速链条。不断提升利用外资水平,新引进博盛德科技、智者四海、火花思维等外资新项目,推进江苏满运、云帐房、安普瑞斯等一批老项目增资超过3亿美元,鼓励重大外资项目独立拿地并建立企业总部。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借助国内外国际展会、电子商会、通关代理等平台媒介,推动生产企业自营进出口。

(四)重点板块建设加速,发展空间持续拓展

1.新滨江发展谋篇布局。依托大江大河独特优势,按照一年破题、三年夯基、五年变样、十五年基本建成的奋斗目标,形成一个行动方案指南、六个专题调研、一套街道实施工作手册的“1+6+1”阶段性成果。盘活盘实可用土地资源、产业载体建设情况,梳理出存量可更新用地、批而未供用地、拟新增建设用地超3200亩,待出让工业、科研、经营性用地约2400公顷,可招商楼宇厂房约40万平方米。探索产业导入为先、产城融合发展的新型开发模式,围绕人居森林、孙家、莲花湖北侧、梅山老生活区、弘阳、创新创业城等六大地块,形成合作开发初步方案。

2.数字城建设蹄疾步稳。紧抓软件谷和两桥片区,以数字经济发展、智慧城市建设为重点,打造产城融合新标杆。实施智慧软件谷平台二期建设,推进智慧服务和双创服务两端融合,持续提升数字化服务效能。全力打造数字城核心区,充分结合地理优势及产业技术优势,引入数字经济、科技创新、高端商务商贸等产业,提升内部商务商贸载体形象,助力区域产业加速升级,打造城市形态、建筑形态、产业形态三位一体两桥地区新地标。加快建设岱山生活中心、滨水研发中心、河湾标志中心,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环境。

3.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强化与中心城区、河西核心区、南部新城、机场的快速联系,地铁7号线、10号线二期、宁马城际、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稳步推进,数字大道、宁马高速大方互通等道路建成通车,岱山东路北延、338省道雨花经开区段、规二路西延等一批断头路打通,梅苑南路跨秦淮新河大桥主桥顶推合龙,逐步建成内联外通的立体交通网,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南京都市圈等区域发展新格局。优化公交地铁换乘衔接,完成308个公交站台提档升级。多措并举缓解停车难问题,持续推进区级智慧停车二级平台建设,选取小行医院片区开展建管融一体停车资源共享试点工作,累计开发80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共享泊位5248个。

4.城市管理质效提升。深入实施城市综合整治行动,加大精细化监管力度,两年半来累计完成菊花小区、邓府山等30个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建设潘窑、板桥绿洲南路等6个保障房,推进工兵路、翠岭路等30条街巷精细化整治。主干道机械化清扫率及核心片区慢车道、人行道、背街小巷水扫率保持100%,道路整体优良率达90%以上,自主研发全市首款智慧渣土信息化管理抓拍系统。高效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完善两网融合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区污染物自动化智能分拣中心工程项目,完成12个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创建小区、街两级自验自评工作。

(五)沿江转型提质增速,绿色发展步伐加快

1.长江保护常抓常管。深入践行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成立南京市长江大保护雨花综合执法中心,打造水上岸上空中全方位监管网络,落实长江岸线长责任制。扎实开展长江十年禁渔行动,14.2公里的长江禁渔岸线初步实现24小时不眨眼全覆盖监管,长江禁捕协助巡护队获国家农业农村部表彰,禁捕智慧系统获评全省农业数字化建设优秀案例。全面启动江岸复绿工程,高标准规划设计长江大胜关公园,升级改造江豚广场、三山矶公园等生态人文景观,梅钢滨江工业生态走廊列车观光线正式开通。积极响应双碳战略,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绿色低碳转型,两年半累计完成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234个,关停散乱污企业75家。

2.污染防治全力攻坚。综合利用遥感监测+无人机核查”“颗粒物+臭氧雷达扫描等科技手段,开展精准治污,系统推进气、水、土综合治理。制定大气攻坚12条工作措施,推进工业企业、砂场码头、施工工地、道路保洁、餐饮油烟等7个领域精细化治理,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平均浓度下降率、空气优良天数比率均排名全市第一。累计完成雨污水管网建设项目19个,暗涵整治工程6个,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落实秦淮新河、板桥河等跨界水体联合整治工作,加强上游来水监测,有序开展沿线污染溯源排查。突出土壤污染风险源头防控,完成19家高风险遗留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完成贾东村污染土壤治理修复6万余方,处理和达标排放废水5万余方,全区土壤安全利用率达95%以上。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累计完成宝武环科危废利用处置、梅山钢铁固废减量等4个项目

3.生态空间常绿常新。按照“50米见绿,100米见彩,500米见园目标,不断推进绿色雨花建设。两年半来,累计完成普德寺二期游园建设工程、卡子门大街道路景观提升工程、岱山片区绿道建设工程等16个绿化项目,加快推进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两桥段)、雨花城市公园、西春路小游园等项目建设进度,雨核线性公园正式开工。以自然+科普为主题,打造南京市首个快闪公园。我区因林长制工作力度大、森林资源和湿地资源管护成效明显,连续2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表彰。岱山片区绿道获评2022年南京市最美绿道称号,景明佳园口袋公园、软件谷城市绿廊获评升级全省第二批公众喜爱的高品质绿色空间实践项目。

(六)民生事业稳中提质,公共服务走心走实

1.基本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抓好为民办实事,打造及时雨民声直达平台,搭建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系统,两年半来累计推进148个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关注一老一小。养老服务品质提升,建成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推进多级联动的养老管理+服务系统,接受上门服务的居家老年人数超2万人,入选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基地。强化托育服务供给,累计建成3个标准化母婴室、3家普惠托育机构,开设爱心暑托班。社保制度不断完善,统筹协调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约7.9万人全面纳入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率稳定在90%以上。抓好兜底保障,两年半来累计救助困难群众18779人次,发放六类困难群体救助资金530万元,城乡低保保障标准提升至1030/月。

2.就业形势平稳向好。拓宽就业渠道,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校园招聘服务及东西部对口扶贫等专项招聘活动,两年半来累计举办各类招聘会414场,发布岗位近9.7万个。加强援企稳岗支持力度,释放政策红利,累计发放小微企业社保补贴3597.3万元、小微企业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366.5万元。全面启用一键通办江苏人社一体化经办平台,实现失业登记、困难认定、就业创业补贴申请等业务事项网上随时办。健全就业援助长效机制,零距离帮扶就业困难人员2692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连续举办贤聚金陵梦汇雨花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青年创业提供场地、奖金、融资对接等全链条扶持,优化大学生创业贷款服务流程,累计实现青年大学生创业1185人、发放创业贷款366万元,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充分释放。

3.“幸福三圈内涵更加丰富。“5分钟社区商业圈便捷便利,优先配齐基本保障类业态,构建家门口特色商业体系。倡导一店多用、一店多能,利用社区服务中心、党群服务站、社区公共空间等载体,整合修理缝补、管道疏通、复印打印、集中充电等便民服务,引入连锁便利店。“10分钟文化生活圈惠民利民,成功举办20余场雨花满天全国画展、诗意雨花书画名家作品展等高品质书画展览,连续举办350余场原创文化活动品牌—“遇见街头音乐汇,获评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十佳案例,雨花特色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文旅产业基础逐步夯实,建成区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大数据中心,开发旅游十大线路、红色研学“1+6”线路等经典旅游线路,梅钢工业文化旅游区列入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体育服务水平增强,新改建全民健身路径141套、体育公园3处,新增体育场地面积近50万平方米,累计开展各级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600余场次,入选省首批体育消费城市试点单位,不止骑自行车认证系列赛入选“2022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15分钟健康服务圈内涵丰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省妇幼保健院总部、梅山医院改扩建等项目有序推进,雨花经济开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开诊。巩固江苏省基层卫生服务十强区、省首批社区医院示范区建设成果,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荐标准达标率全省领先。推进三个联合体建设,与17个省、市三甲医院合作共建42个紧密型医联体、药联体、健联体,建成省、市级特色科室38个,雨花医院成功创建5个市级重点专科,顺利创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创新实施健康保中保,实现困难群众救助双保险

4.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进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2.6%,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3.05年。坚持内强外引战略,中华中学雨花校区开班教学,市属五大名校全部落户。累计新建、改扩建学校13所,中华中专新校区等项目加快推进,实现省市优质园幼儿就读比例达98.58%,义务教育学校优质资源覆盖率、优质普通高中(职业学校)比例均达到100%,成功创建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省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示范区。以名师名校名校长工程为指引,抓好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创建名校长培育平台和基地,建立名校长后备人才储备库。全面推进信息化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拓展智慧校园建设内涵。

5.社会治理效能提升。积极探索实践四融社区治理模式,健全五社联动,先后获评省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省现代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江苏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成果奖。深入推进精网微格工程,网格+警格”“网格+应急格等工作机制有效实施,两年半来累计开展网格巡查41.3万次,排查处置矛盾纠纷排查3.7万条。启动及时雨社区治理平台,打造数字治理雨花经验。开展法援惠民生,累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895件,新建4个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建成区智慧应急指挥中心,三年大灶专项整治行动圆满收官。夯实安全发展根基,完成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建立区、街、社区三级灾害信息员网络。成立金融风险化解委员会,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三、《纲要》实施面临的问题

《纲要》实施以来,国内外发展环境面临更加深刻显著的变化,国际和国内、长期和短期、结构性和周期性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区域发展进入转型升级攻坚期。雨花作为南京市的中心城区、数字经济发展的优势区,要抢抓新的机遇,花大力气应对困难挑战,才能在十四五的后半程更好完成《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当前需要格外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全区软件产业占GDP比重达到40%,经济发展对单一产业依赖度偏高。新型都市工业规模较小,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增长潜能有待开发。现代服务业质态有待提升,高端商务商贸行业发展滞后。总体来看,《纲要》提出的构建数字引领、软硬结合的现代产业体系还未成型。

二是发展新动能培育不足。软件、工业、零售业等重点行业普遍存在对个别大企业高度依赖的情况,2022年华为、梅钢、苏果分别占各自行业比重37.7%65.8%38.6%。本土培育的高成长型企业虽然数量较多,高企、科小、独角兽瞪羚企业总数均保持城区第一,但整体体量偏小,对全区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度亟待提升。此外,重大项目储备数量少、体量小,新招引项目真正落地见效比例不高,难以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三是南北发展不平衡仍然突出。全区人口分布北密南疏,土地绩效、城市建成度和核心产业集聚度南北差距较大。北部数字城片区起步较早,产城融合程度较高,但发展空间略显不足。南部新滨江片区总面积超过全区面积的40%,但经济总量仅占全区总量的25%,城乡二元结构、乡镇形态痕迹仍然较为明显,城中村特征显著,在滨江岸线转型、低效产业更新、创新产业集聚、人口人才吸引等方面面临较大挑战。

四是城市功能亟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路网密度偏低,轨道交通分布不足,断头路较多。环境保护还需继续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度不快,长江干流沿线的低散乱污现象未得到根治。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足,名校资源比例小,南部片区学位供给矛盾突出;文旅产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和专业平台,资源开发不够充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低;医疗卫生高端人才匮乏,三级医院尚未投入使用。

四、推进《纲要》深化实施的对策建议

十四五后半程,雨花台区将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扣国家、省、市重大战略布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扛起两争一前列时代使命,不断更新观念推动发展、优化布局做强产业,用数字经济思维持续培育新的增长点,为南京市打造四个高作出雨花贡献。

(一)提升现代产业发展水平

牢牢把握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大趋势,瞄准数实结合目标,集中精力抓产业、兴产业、强产业,开展强链补链延链专项工作,做深做细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切实增强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以打造软件地标核心区为指引,进一步壮大六大产业集群,加速布局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支持平台经济发展,加快实现软件谷向数字谷转型升级,全力争创首批中国软件名园。加快助推都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发挥数字经济赋能作用和信息软件传统优势,助力更多工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抓牢轨道交通动力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队契机,加快打造以轨道交通装备、智能电网、机器人、智能硬件设备、高端电子元器件为支撑的新型都市工业产业集群,推动技术链和产业链本地化延展。着力推动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商务、现代会展、文化创意、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业态,推动数字技术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加速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转型,探索培育更多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创造更多消费新场景。推进华润综合体等消费载体建设和小店计划,打造特色商业街区和商旅文融合打卡地,进一步点燃城市烟火气

(二)打造活力包容创新生态

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谋划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有效发挥科技创新的裂变效应、杠杆效应,打造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放大创新集聚效应。充分发挥华为、中兴、十四所、玻纤院等大企大所集聚优势,推动产业创新联盟提质增效。发挥国家软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软华为云创新中心、华为(南京)数字经济赋能中心、博智网络靶场等公共平台功能,赋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打造优质企业雁阵加速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小升高,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制造业单项冠军,引领带动全区中小企业聚焦主业、做大做强,提高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激活创新发展人才引擎围绕数字经济前沿领域,在新滨江布局建设科学家小镇,集中打造高品质科学家社区。聚焦人才引育留用管全链条,积极争创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数字经济人才提供全要素、一站式、多平台服务。放大谷雨双创学院品牌效应,积极举办“1024”程序员节等各类高规格展会、峰会、论坛品牌活动,搭建创业精英和技术达人交流平台。升级科创金融服务。丰富融资支持工具,鼓励更多金融机构在雨花设立专营机构。加快建设科创金融综合服务中心元宇宙线上平台,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全周期金融服务。更大力度发挥双创投资引导基金撬动作用,鼓励民营企业增资扩产、利润再投资。

(三)持续深化改革优化服务

在围绕国内大循环、建立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奋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让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充分迸发,力争创成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紧密跟踪项目招引落地。加强精准招商、专业招商、以商引商,精心谋划、及早举办各类招商推介活动,力争每个产业都能招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紧盯各级各类重大项目,强化组织推进、形成工作闭环,全生命周期跟踪项目进度,推动意向项目尽快深入、在谈项目尽快签约、签约项目尽快落地、落地项目尽快开工、开工项目尽快投产达效。扎实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建立外资项目落地台账,加快外资项目到资进度,打造外资集聚地。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出台跨境电商产业激励扶持政策,建设雨花台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区,支持外贸企业畅通订单渠道、积极扩大进口,促进外贸稳定健康发展。创新升级政府服务方式。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发挥监督、引导、调节作用。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构建系统化、集成化政务服务体系,打造雨花政务服务最简版、营商环境最优版。加快推进一网统管平台建设,以智慧雨花数字底座为支撑,加强政务数据归集。优化政策直达平台,确保各类惠企政策、助企资金直达基层、直通企业。打造政府投资智慧集成管理平台2.0版,充分发挥智慧财政、智慧审计、智慧建设平台的作用。聚焦一网通办,深化一件事改革,逐步实现高频一件事全流程网上办、掌上办

(四)优化产城融合发展格局

树立全局眼光、增强机遇意识,把新滨江、数字城放在首岸首位的目标中考量,围绕产城人文深度融合发展,全力建设好沿江城市客厅的第一站、省市数字经济的新高地。聚力打造新滨江一环串五城为引领,优化拓展新滨江空间格局,促进产业有机更新,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开展新滨江启动区等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国际咨询工作,推进秦淮新河入江口南岸留白地块、莲花湖北侧商办地块等用地策划研究和建设,清理盘活一批低效产业用地,积极推动梅钢片区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数字城着力推动数字产业和数字城市融合发展,赋能和辐射新滨江,加快推进数智创新城、航天科工8511所、南站枢纽智慧城等项目建设。坚持一核三心协同并进,做大做强雨花数字城核心区、优化升级岱山生活中心,市、区、谷联动建设滨水研发中心及河湾标志中心。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加快雨核文化艺术中心、体育活动中心、雨核线性公园等一批文化休闲和绿色景观项目建设,实现城市资源有效配置、产城融合度持续提升。

(五)塑造极美雨花城市形象

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发展能级,充分彰显现代化建设的城市魅力,打造具有雨花特色的山水城林格局。畅通交通路网循环。紧密跟踪宁马城际、16号线等轨道交通建设进展,加快机场二通道(绕城以北段)、338省道雨花台区段改扩建等交通工程建设,打通紫荆花路、花神大道等一批断头路、瓶颈路,推进205国道沿线环境整治提升,科学布局宁芜铁路片区规划,做好铁路外迁后的复兴利用。优化城市运行管理。发挥城运中心城市大脑作用,加快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系统推进绿色建筑、海绵城市建设,精细打造一街一景观、一街一特色。优化重点商圈、公园和开放空间夜间景观照明,在龙藏大道、数字大道、软件大道等门户节点打造地标式景观品质。加大生态环保力度。巩固长江大保护成效,常态化抓好长江禁渔工作,高标准完成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打好气、水、土三大保卫战,优化生态雨花智慧系统,确保PM2.5等核心指标位于主城前列,国省市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安全。打造绿色低碳雨花。持续开展增绿、添彩、提质行动,着力打造绿洲社区口袋公园等一批游园绿地精品,构建更多出门见绿、开门进园、城在园中的智慧生态公园体系。稳妥推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加快梅钢、华润热电等重点企业节能减排降耗,培育绿色发展领军企业

(六)突出人民城市鲜明导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社会治理模式,让更多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惠及雨花群众。抓好基本民生保障。关注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确保各类民生实事项目办实办好。大力实施就业促进工程,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困难人员等群体充分就业。关爱守护一老一小,推进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争创全国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区,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发展普惠托育机构。探索供给型需求型救助模式转变,持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特困供养保障水平和临时救助水平。拓展幸福三圈维度。引进优质品牌连锁店,举办社区嘉年华、主题集市等活动,鼓励发展亲子消费、后备箱文化市集等新消费场景。持续推进名家名作名品牌工程,加快推进雨核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博物馆建设,鼓励依托景区、园区、商业综合体、社区等共享空间开展大众创意文化活动,深化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名医名科名院工程,提升医疗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加快江苏省妇幼保健院总部、省第二中医院总部、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巩固雨花医院二级甲等医院建设成果,持续开展社区医院创建工作,加快推进三个联合体建设,大力推进全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从以治病为中心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聚焦文旅产业发展。丰富红色文化、创业文化、佛教文化、生态文化时代内涵,有效放大一河两台三湖四山生态旅游价值,系统整合推进文旅资源开发,积极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模式,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融合共生的文旅产业发展新路径。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持续巩固名师名校名校长工程成果,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多样特色、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确保省市优质幼儿园覆盖率保持92%以上,争创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积极推进雨花台中学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创建、板桥中学四星级高中创建。提升社会治理活力。有序实施智慧治理数字赋能计划,探索更多数字治理雨花经验。整合及时雨民声直达平台、数字社区吹哨报到系统,创新构建一键直达、上线联动、全面覆盖的数字化民意综合受理平台。持续推进精网微格工程,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筑牢城市安全屏障。发挥应急管理、防汛抗旱等数字化指挥平台作用,增强城市安全风险感知、监测、预警和处置能力。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打造智慧安防小区,推动平安雨花建设持续向好。

以上报告如有不当之处,敬请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