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区社区侨务工作情况的报告

作者:时间:2017-08-23点击:3244

                   区侨办主任  胡建忠
                    2017年8月22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本次会议报告我区社区侨务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自2002年制定下发开展社区侨务工作实施意见以来,区侨办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侨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全区全面开展推进了社区侨务工作,较好地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大侨务工作格局,使基层社区侨务工作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充分发挥了侨务工作为社区建设热情参与、社区为做好侨务工作积极服务的双向联动作用,调动了广大归侨侨眷投身社区各项建设的积极性,在全区上下形成了共同做好侨务工作的良好氛围,有力地促进了党和国家侨务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落实。现把近几年社区侨务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侨情概况
  目前,我区在册的归侨15人(老归侨原侨居国主要分布在越南、马来西亚、印尼、泰国、新加坡、柬埔寨,大多是60岁以上),华侨42人,外籍华人17人,常住侨眷247人。企业归侨9人。侨资企业22家。新侨企业18家。侨情资源主要集中在三个街道,其中雨花街道翠竹园社区归侨9人,华侨1人,外籍华人15人,常住侨眷139人。梅山街道上怡新村社区,归侨1人,常住侨眷41人。赛虹桥街道玻纤院社区归侨3人,华侨41人,外籍华人2人,常住侨眷45人。这三个社区是被列为全市重点涉侨社区,其中翠竹园社区是国家级社区侨务工作示范点,梅山街道上怡新村社区是省级社区侨务工作示范点。
  二、社区侨务工作开展情况
  (一)夯实基础,推动社区侨务长效发展。
  1.全面摸排侨情资源信息。在各街道开展了三个方面的调查。一是辖区涉侨企业调查,深入了解区内单位的性质及侨务工作开展情况;二是辖区内归侨侨眷基本情况调查;三是各社区侨务工作组织网络、平台载体建设以及活动开展情况调查。通过深入调查建立电子台帐,实行动态管理,切实做到对辖区内侨界人士情况“五清”(海外关系清,家庭成员清,生活状况清,个人情况清,参与社会事业热情度清)。
  2.建立社区侨务组织网络。为加强社区侨务工作领导,保证社区侨务工作有序开展,各街道建立了由街道工委书记或副书记为组长,街道相关领导、驻区大单位参加的街道社区侨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社区侨务工作开展。社区建立了由支部书记为第一负责人,社区内相关责任人参加的社区侨务工作联络小组,负责本社区的侨务工作。社区及重点单位设立一名侨务工作联络员,以便及时沟通社区侨务工作的上下联络和信息反馈。
  3.规范社区侨务职责制度。一是结合我区的实际,分别制定了区、街道、社区三级工作职责,建立完善了社区侨务工作定期研究、目标考核、学习宣传、双向服务等一整套社区侨务工作制度。二是坚持侨界人士“四必访”制度,(即归侨侨眷家中有重要事情必访;重点人士海外亲人回家探亲必访;重大节日传统节日必访;重点涉侨人士生病住院必访),每年走访涉侨人士40余人次,发放慰问金近3万元。三是重点涉侨社区侨务工作做到“六有”,即有组织、有制度、有载体、有场所、有活动、有成效。
  (二)强化服务,力求社区侨务工作出实效。
  1.建立敬老助侨长效管理机制。在每年对全区重点归侨侨眷走访慰问的基础上,建立了“四个一”关爱活动体系(即建立一个空巢老人关爱工作组织网络,建立一支为侨服务志愿者队伍,建立一支侨界业余文艺宣传队伍,建立一支以侨助侨关爱互助队伍)及“3+3”工作模式(即社区侨务工作社工+义工,项目+基地,动态+常态),真正在全区上下形成敬老助侨的长效管理。
  2.完善“四项特色服务”。即从“养、医、学、乐”实际需求出发,在社区开展“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得”、“乐在其中”四项特色服务。进一步加强了翠竹园社区和上怡新村社区涉侨平台载体建设,成立了“侨之家”,组建了夕阳书苑、夕阳红合唱团、功夫扇队、交谊舞队、太极拳队、腰鼓队、民族舞蹈队、棋牌协会等多支活动队伍。目前翠竹园社区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已从最初的几支队伍,发展为现在的80支特色社会组织。社区内的侨界代表人士不但自己积极参与社区社会组织的各项活动,还主动引导社区内其他的归侨侨眷、华侨华人参与其中,非常的活跃。在这80支特色组织队伍中有6支队伍由社区归侨侨眷、华侨华人担任队长,营造了聚侨心、汇侨力的和谐环境,增加了涉侨人员对社区的归属感。
  3.坚持畅通侨界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近几年,随着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因重点建设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劳动就业以及企业与企业、企业与职工之间矛盾不断增多,涉侨人员的来信来访也大幅度增加。对各类来信来访,我办始终坚持做到,能解决的千方百计协助给予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千言万语做好思想工作,每年妥善解决各类来信来访十余起。
  4.利用侨务资源助侨帮侨做实事。通过省市侨办、侨联资源,每年积极帮助申请各类补助基金。全年为社区重点企业归侨申领补助基金21600元;为社区困难归侨申领大病补助基金近万元;为6户高龄或独居归侨申领政府购买服务18000元;为重点涉侨社区申请侨务工作基金7000元。
  (三)打造品牌,提升社区侨务影响力。
  1.着力打造社区侨务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单位模范带头作用,组织有一定侨务工作基础的社区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同时,以申报创建为契机,组织社区侨务干部到先进示范单位学习参观,对标找差,进一步提升侨务工作规范程度。今年,我们在原有国家级、省级示范社区基础上,拟推动梅山上怡新村社区创建国家级社区侨务示范单位,板桥新城古雄社区创建省级社区侨务示范单位。
  2.着力打造精品“侨之家”。发挥“侨之家”阵地优势,推陈出新,让涉侨人士彼此之间实现“相互熟悉——相互扶持——主动融入——展现真我——实现价值”的自我服务微循环。
  3.着力打造“双向服务”共赢体系。一是召开重点涉侨人士情况通报会,“通报会”以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开展活动,向侨界人士通报区、街道、社区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听取意见建议,通过这一平台,不但可以更好地传递归侨侨眷的心声,而且可以发挥他们的作用,更好的服务社区。二是充分发挥对外文化交流基地以及对外文化交流使者作用,在引智引资工作上牵线搭桥,引导海外亲友回国考察交流投资。目前,我办正在努力促成英国利物浦大学孔子学院与翠竹园社区侨联建立友好联系,促进中英社区文化交流。三是切实把侨务工作寓于社区各项工作之中,使归侨侨眷不仅是社区建设的受益者,更是社区建设的实践者。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近几年社区侨务工作,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尤其是翠竹园社区,社区侨务工作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得到了国家、省、市相关领导的肯定。但是,面对新时期新形势和新发展的要求,社区侨务工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存在着社区硬件设施差距大、社区资源不均衡等问题。我们深刻感受到,要使社区侨务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进一步明确社区侨务工作定位。牢固树立大侨务理念,结合我区侨务工作,通过外出取经学习、社区侨务工作调研等反复探讨研究如何给社区侨务工作定位,最终我们把社区侨务工作概括为“以依托社区载体为优势,以整合侨务资源为内容,以开展双向服务为手段,以实现共同进步为目标”。
  2.进一步加大社区侨务工作宣传力度。实践证明,社区侨务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其表现为参与单位多,工作对象成员广,任务比较重,要求更加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仅要提高街道、社区对侨务工作的认识,在各相关涉侨工作部门,也要加强侨务工作的教育宣传,明确各自的职责要求。只有形成全党重视,全社会都来关心侨务工作,才能真正形成大侨务工作格局,只有社区与各相关单位联手合作,也才能促进社区侨务工作的有效开展。
  3.进一步密切社区侨务工作与街道社区工作的联系。主要是抓住“两个结合”:一是社区侨务工作计划制定一定要与党的中心工作和街道社区工作重心紧密结合,明确社区侨务工作的方向。二是社区侨务工作活动要与街道社区建设紧密结合,同时注重与其他组织开展的活动相配合,才能真正实现侨务工作双向互动,联手共赢的目标。
  4.进一步增强社区侨务工作两支骨干队伍建设。社区侨务工作是适应新时期、新阶段侨务工作新特点的需要,也是社区贯彻党的侨务方针政策的重要实践,要使社区侨务工作做到常抓常新,必须要抓好两支队伍建设。一支是侨务干部队伍(包括社区侨务工作人员、驻区单位联络员以及侨务工作载体负责人),另一支是侨界代表人士队伍。只有建立一支素质高、条件好、有亲和力的侨务干部队伍,社区侨务工作才能长期有效地开展。只有建立一支热心侨务工作、热心社区工作的侨界代表人士队伍,才能保持社区侨务工作上下呼应,联手运作,共创社区侨务工作新的局面。
  以上报告,如有不当之处,敬请主任、各位副主任批评指正。